近年来,柳州市采取“三打通”模式,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发展通道,激发技能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为柳州工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制造城,打造万亿工业强市和广西副中心城市提供有力人才支撑。目前,全市技能劳动者总量达61.61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13.13万人。
一、打通发展壁垒,构建技能人才成长“双车道”。贯通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发展通道,促进两类人才融合发展。一是创新推行人才贯通政策。2014年,柳州作为全区唯一一个试点市,开展了贯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工作,明确了符合条件的在工程技术领域技能岗位工作的高技能人才,均可申报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2021年,柳州市扩大贯通领域,破除唯论文、唯学历、唯资历、唯奖项倾向,强化技术技能贡献,突出工作业绩,打破了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与职业技能评价界限。自试点以来,全市共有527名高技能人才参加职称申报,468人通过职称申报,通过率达88.8%,其中取得高级工程师12人,工程师250人,助理工程师206人。二是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参加职业技能评价。明确专业技术人才参加职业技能评价,取得相应职称的,可分别申请参加与现岗位相对应的职业技能评价;改进评价方式,坚持把品德作为首要内容,全面考察工匠精神、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从业行为。近两年来,柳州共开展39批次专业技术人才参加职业技能评价工作,334名专业技术人才参加评价,295人通过评价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参评通过率达88.3 %。三是创新实施汽车行业职称评审。2021年,经自治区职改办批准,柳州在全区率先组建工程系列柳州汽车产业副高级评委会,也是全区唯一实施汽车行业职称评审的地市。针对汽车工程技术专业化、标准化程度高的特点,分26个专业领域完善工程技术人才评价标准,杜绝评价标准“一把尺子”的简单化问题。2021年,柳州市汽车产业965名从业人员申报职称,795人通过,通过率达82.4%,有效激发汽车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二、打通培育瓶颈,构建技能人才成长“新阶梯”。大力支持技能人才向上发展、自主发展,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一是健全企业技能岗位等级设置。在原有“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基础上向下增设“学徒工”,向上增设“特级技师、首席技师”三个新技能等级,构建“新八级工”,打破技能评定“天花板”。在全区率先开展特级技师评聘,实行评聘结合,聘用到特级技师岗位的人员,可比照本企业正高级职称人员享受相关待遇,提高技能人才待遇和地位。今年10月,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评选出郑志明、丘柳滨等9名高技能人才作为广西首批特级技师。二是大力推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引导鼓励企业自行组织154个职业(工种)技能等级评价,加强评价制度与用人制度衔接。2019年,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颁发全国省级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企业第一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全市现有22家企业、职业(技工)院校、社会评价机构可独立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三是全面实施“龙城金蓝领”培育计划。出台《柳州市大力培育“龙城金蓝领”认定和奖励补贴实施细则》,对取得高级技师、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和获评“龙城技术能手”的技能人才,符合条件的给予相应的资金奖励,有效提升技能人才成就感、获得感。近三年来,累计为1995人次发放技能人才奖励资金3280万元。
三、打通平台堵点,构建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 。建设多元化技能人才平台,提升技能人才发展活力。一是推进载体建设。立足产业需求,在院校和企业职工培训中心设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定制化、批量化开展培训工作,实现技能人才队伍数量、质量双提升。完善职业技能培训基础设施,成立广西(柳州)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邀请国家、自治区、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入驻实训基地,推动成立“柳州市技能大师工作室联盟”,构筑合力创新、互利共赢培育格局。目前,成功建设自治区级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49个和自治区级以上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7个,数量居全区前列。二是加强竞赛引领。通过举办综合性、行业性职业技能竞赛,或组团参加国家、自治区级竞赛方式,为技能人才提供展示技能的舞台,营造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评的良好氛围。成功举办两届“龙城杯”职业技能大赛、成功承办第一届广西技能大赛和第二届全国设备点检管理职业技能竞赛,累计举办、参与各类技能赛事活动21次,组织3000余人参赛,10%的参赛选手获得技能等级晋升。三是实行产教融合。推行“一点多元”产教融合模式,促进广西(柳州)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与广西建工技校、柳州市制剂医药技工学校、柳州福臻车体有限公司、广西汽车集团等4家单位分别合作共建了装配建筑实训平台、广西中医药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智能焊接生产线、丘柳滨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精密加工实训基地等4个项目。坚持技工教育一体化教学改革,深化校企合作,按企业需求“订单式”培养学生,架起“校门”直通“厂门”的立交桥。目前,柳州市8所技工学校与450家企业建立长期培训合作关系,与70家企业建立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每年承接各类型职业技能培训2万人次。
供稿:柳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廖温馨
没有了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