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之城,诗文之城,理想之城,现在正建设为就业友好之城。
当前,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这座以山水甲天下著称的城市,不仅以其旖旎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同时也在深入实施人力资源服务提升、特色技能提升、就业帮扶提升、智慧化数字就业服务平台提升等“四大工程”,倾力打造“桂林山水甲天下,就业服务暖万家”就业服务品牌。
构建立体化就业服务体系 激活人力资源“大市场”
全州县的张丽玲是一位仓储物流经理。以往寻找可靠的搬运团队总是让她头疼不已。不仅物色过程费时费力,服务质量也参差不齐。今年,张女士来到了附近新开的零工市场,发现在这里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搬运工人的个人信息、服务项目和服务评价。她轻松筛选出符合需求的人员,解决了长期困扰她的难题。“零工市场,真是我们雇主的得力助手!”张丽玲感慨。
近年来,桂林市人社部门依照“就业服务在身边”理念,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打造“15分钟公共就业服务圈”。
桂林市依托市、县、乡、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零工市场、零工驿站,打造多元多样线下市场和互联互通线上市场,规范零工市场服务功能,全面推进零工市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零工市场140个,在建216个,年底将完成423个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全市灵活就业人员服务全覆盖。
桂林市创建“智慧就业·万事通达”智慧就业服务角品牌,在各类商圈、高校、社区等建成28个智慧就业服务角。服务角的就业服务机有求职就业、企业招聘、人才培训、政策维权等模块,可通过互联网采集、信息化联动、大数据研判等智能化手段,优化人岗自动匹配精准度。
创立特色技能培训品牌 强化高质量就业“大支撑”
“通过组织员工参加制作‘平乐十八酿’的培训,他们的技能得到进一步提升,菜品质量和口味更稳定了,顾客也越来越多!”近日,平乐县福缘楼餐馆老板区乾表示,桂林市人社局大力开展“平乐十八酿师傅”劳务品牌建设,让他们切实享受到技能培训政策的福利。
近年来,桂林市创建乡村振兴特色劳务品牌,按照“一县一业一特”工作思路,打造“全州红油米粉制作”“阳朔啤酒鱼制作”平乐十八酿师傅”等县域特色劳务品牌,并以筹办中国--东盟职业技能邀请赛为契机向外推广,围绕“提技能、强服务、稳就业”目标,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着力构建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累计培育示范基地16个、专家工作室11个,培训技能人才2.56万人。
桂林市实施文旅产业赋能行动,全面提升全域旅游、美食餐饮、康养保健等行业从业人员服务素质。近两年来,共培训文旅产业人才1.63万人。
桂林市大力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根据重点企业用工需求清单,围绕“人人持证”的上岗目标,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岗前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近两年共开展企业在岗职工培训1万余人次,其中补贴性培训2500万人次。
提升重点群体服务质效 打造充分就业“大通道”
“桂林市的‘留桂兴业奖’和青年‘驿站’,给我们刚毕业的大学生求职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和便利,让我们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温度。”在桂林市人社部门的牵线搭桥下,广西师范大学的赵嘉敏与桂林一重点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
为助力高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桂林市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若干措施》,建立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人才“留桂林就业”联席会议制度,实施“千企千岗”青年见习工程、万名高校毕业生留桂林就业工程,并与驻桂林高校联合打造了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孵化企业达103家。今年以来,桂林市组织高校毕业生线上线下专场招聘活动120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帮扶就业率达97.91%。
同时,桂林市构建“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格局,开展“就业暖心·桂在行动”系列活动,鼓励和支持乡村特色产业和县域经济发展,拓展乡村就业创业空间,有效促进农民工就业增收。桂林市还实施千名创业人员创业扶持计划,围绕旅游、康养、种植、加工等领域,扶持创业项目2600个,带动就业8万余人。打造“妈妈式”“就业管家”服务金字招牌,点对点解决企业用工堵点,面对面贴心服务农民工就业。截至6月底,桂林市已促进103万名农民工实现就业。
强化就业创业数字赋能 升级智慧就业“大数据”
“没想到自己能享受这么多就业优惠政策。”家住临桂区的林方在万达广场的智慧就业终端机上点击着“就业政策计算器”应用,了解到很多自己不清楚的政策信息。
万达广场上的智慧就业终端机是桂林市“数智人社”信息系统的主要载体。桂林市充分运用大数据、云服务、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着力打造全市统一的就业创业信息化平台。平台可提供岗位信息发布、岗位匹配推送、在线沟通对接、企业实景VR展示、智能AI问答、职业技能培训、劳动权益维护等服务,实现就业服务“一网通办”、供需对接“一键匹配”、多元服务“一站共享”、市场分析“一库统揽”、市场管理“统一规范”,以数字赋能提升就业服务水平。截至目前,桂林市就业创业信息化平台已服务13万人次,人岗匹配达35万人次。
《中国劳动保障报》报纸版面截图
没有了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