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温州总部的学习收获很大,特别感谢就业服务站推荐的这份专业对口工作!”日前,高校毕业生韦女士通过来宾市兴宾区产业园区就业服务站牵线,入职来宾天球电器有限公司技术部担任储备干部,目前正外派至温州总部接受系统培训。这抹职场新绿的成长轨迹,正是兴宾区以就业服务站为支点,撬动就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去年底以来,兴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锚定“城区15分钟就业服务圈”建设目标,坚持“因地制宜、精准布局、长效运营”原则,统筹考量人口分布、产业布局与服务辐射半径,采用“市场运营+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在集中居住区建成3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重点为辖区内困难群体提供就业帮扶;在重点产业园区设立1个专业服务站,聚焦企业用工保障。通过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确保群众诉求与企业需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让方寸站点释放出民生服务的磅礴能量。
“铁脚板”踏实底数,“数据库”绘准画像。兴宾区以“铁脚板”走访与“大数据”分析为双轮驱动,全面摸清就业服务需求图谱。在集中居住区,由政府统筹协调社区力量,通过入户走访、“扫楼”宣传等方式,实现求职信息采集全覆盖;在产业园区,联合人社先锋队深入企业,全面摸排岗位供给、技能培训等需求。依托动态更新的数据库,建立包含技能水平、就业意向、岗位要求等维度的“人物画像”与“企业画像”,为精准匹配筑牢数据基石,今年上半年,走访企业及个体户700余家,归集岗位3000余个,累计登记求职1400人。
“多渠道”架桥铺路,“精准化”提质增效。基于底数清、需求明的数据库支撑,兴宾区构建分类施策的就业服务体系。对急需就业的群体开展“一对一”靶向帮扶,确保短时间内达成就业意向;对持观望态度的求职者,通过电话回访、微信群推送、公众号发布等方式,持续提供岗位信息与培训资讯;为不便线下面试的群体开通远程招聘通道,打破时空壁垒。同时精心组织“小而美”“专而精”的线下专场招聘会,满足多元就业需求。今年上半年,举办线下招聘会7场,线上发布招聘信息157期,涵盖岗位3000余个,浏览量达15万余次,成功推荐就业465人,就业服务“精准度”持续提升。
“微空间”释放效能,“全链条”赋能成长。充分激活服务站场地资源,创新打造“零工车间”与“夜校职业技能兴趣班”,将就业服务延伸至“最后一公里”。一是联合电子厂、服装厂等辖区企业共建“零工车间”,开展手工装配、缝纫加工等适配性项目,形成“企业提供项目+站点组织实施+群众灵活参与”的协同机制。该模式既高效消化企业零散加工订单,又为照顾家庭的妇女、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辟“家门口”就业渠道,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今年上半年,已有17名群众通过参与合作项目稳定增收,月均增收600元左右,家庭经济状况得到有效改善。二是联合培训机构开设“夜校职业技能兴趣班”,采用“晚间授课+实操演练”模式,同步提供家政服务、电子商务等实用技能培训与职业规划指导。今年上半年,已推荐641人次参与职业技能培训,让“微空间”真正成为群众技能成长的“充电站”、职业发展的“孵化器”。
下一步,兴宾区将持续优化就业服务站布局,在现有基础上新建3个就业服务站,进一步织密“15分钟就业服务圈”。同时积极探索“AI+大数据”技术应用,推动就业帮扶从“精准匹配”向“智能预判”升级,让“小站点”持续释放民生服务大效能,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供稿:来宾市兴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兰常舟
没有了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