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化专区 无障碍浏览 注册 登录 更换背景 更换背景 更换背景

广西加强立法推动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 发展“壮”起来 团结“美”起来

  • 发布时间:2024-06-12 16:14:00
  • 来源:广西日报
【 字号大小:  】

    6月仲夏时节,层层梯田蜿蜒曲折,在山间勾勒出优美的线条;灌水的梯田像一面面镜子,映着天光云影;富有特色的吊脚楼点缀其间,美不胜收……这里是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梯田,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种田就是‘种’风景。”龙脊梯田平安村的村民廖丽爽表示,“经过宣传,我们都知道《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梯田保护条例》明确规定,梯田的开发要维护集体和村民的利益。我们耕作梯田的底气更足了。”

  加强自治县立法,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发挥立法主导作用,积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重要举措。截至2024年5月,广西12个自治县均出台单行条例,现行有效的单行条例共36件。我区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为推动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小切口”立法有效管用

  6月8日傍晚,龙脊梯田平安村党支部书记廖忠念行走在田间,抢抓农时为梯田灌满水,促进水稻生长。

  “这里是龙脊梯田保护区域的核心区。《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梯田保护条例》明确规定,核心区内的梯田应当种植水稻,同时要保护龙脊梯田农耕系统生物多样性、传统稻作农耕文化和民族文化,不能乱种其他农作物。”廖忠念说。

  据了解,龙脊梯田保护条例规定了13项禁止行为,保护区内全面禁止“弃耕、荒芜耕地”“擅自改变梯田的耕地用途”等,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确保真管用、能落实。

  今年6月1日,《恭城瑶族自治县恭城油茶产业发展条例》正式实施。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一个细节,条例对恭城油茶的定义界定,在法律层面上平息了关于恭城油茶的‘正统’之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恭城瑶族油茶习俗传承人周黎维说。

  在恭城油茶的制作中,手工捶打是一个基础方法、传统方法。但随着工业化发展与现代技术应用,也给油茶带来了破壁机制作、机械化捶打等方法浓缩油茶加工技术。

  那么,机械化捶打、浓缩油茶算不算正宗的非遗传承?

  “条例不再对制作过程进行概括,而是从立法实际出发,把恭城油茶定义为‘始创并根植于恭城,以茶叶、生姜等为主要原料,通过特定规程和工艺制作,经历史传承和发展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饮食产品。’这是一个非常明智和准确的决定。恭城油茶不仅涵盖了传统的手工捶打方法,也适应了现代化、产业化的发展趋势。条例可操作性强,这是对恭城油茶产业发展的有力推动,为非遗传承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周黎维表示。

  2022年,恭城申报的“瑶族油茶习俗”获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据不完全统计,广西已形成11家浓缩油茶加工企业,授牌“恭城油茶制作标准单位”54家,桂林市各地共有1800多家以经营油茶为主的餐饮店。

  “目前,恭城全县有炒米、糕点等辅料加工作坊200多家,油茶餐馆240家,营业收入达5亿元。随着恭城油茶产业发展条例的实施,恭城油茶将逐步走向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道路。”恭城瑶族自治县委书记陈代昌说。

  “让民族经济‘壮’起来,民族团结‘美’起来,民族法治‘亮’起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民族委员会负责人介绍,我区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积极推动民族法治建设,不断完善涉民族工作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在开展民族地方立法过程中,致力于做好“小切口、真管用、有特色、能落实”的立法工作,达到增强立法的针对性、适用性、可操作性的目的,让涉民族工作立法更务实、更接地气,着力解决实际问题。

  自治县立法迎来高峰期

  “每年的农历正月初十,为富川瑶族自治县的古明城保护宣传日;每年的3月18日,为三江侗族自治县的茶叶节,每年3月第三周为三江茶文化周;每年的5月21日国际茶日所在周,为恭城瑶族自治县油茶文化周……”

  今年3月28日,《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梯田保护条例》《恭城瑶族自治县恭城油茶产业发展条例》《富川瑶族自治县古明城保护条例》《三江侗族自治县茶产业发展条例》等7件自治县单行条例,获得自治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批准。这是我区自治县行使立法权以来年度自治县立法和一次性提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审议最多的一次。

  2020年,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自治县立法工作的若干意见》,广西于2021年实现了全区12个自治县制定单行条例全覆盖,截至今年5月,广西现行有效或者批准的自治县单行条例36件。得益于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指导,自治县立法迎来高峰期,通过用足用好用活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权,制定或者修改了20多件自治县单行条例,涉及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这些单行条例各不相同,极具地方特色,如富川瑶族自治县、恭城瑶族自治县出台条例保护传统村落,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出台条例保护凤腾山古墓群,巴马瑶族自治县出台条例保护长寿资源,都安瑶族自治县出台条例保护澄江国家湿地公园,三江侗族自治县出台条例保护侗族百家宴、茶产业,金秀瑶族自治县、恭城瑶族自治县、富川瑶族自治县出台条例促进瑶医药发展,隆林各族自治县、金秀瑶族自治县出台条例保护古茶树资源等等。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政治标尺,坚持正确的,调整过时的,与时俱进健全完善民族工作法律法规体系,切实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在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立法中凝聚各族同胞之心,达成各族同胞之愿。”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民族工委负责人介绍。

  在富川瑶族自治县,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古明城,是以原住居民为主的一座“活古城”,如今已成为网红打卡地。

  “《富川瑶族自治县古明城保护条例》制定过程中,多次征求我们广大居民、商户等的意见。条例能更好地保护现有古明城,创造出更有利于当地居民和商家的营商环境。”古明城阳寿社区党总支书记林锦明介绍,目前,逢节假日及每月的第一个周六,都有常态化古明城夜游节目活动。制定古明城保护条例时,结合古城实际,没有强调居民的外迁,不但有效保障了现居民的权益,也切实保护了古城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为守好这幅现实画卷、护好这座精神家园,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立行并重”促进高质量发展

    抓好地方法规的实施,是立法工作的生命线。

    在大化瑶族自治县,广西首部保护家禽条例《大化瑶族自治县七百弄鸡保护条例》自2022年3月获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批准实施以来,对七百弄鸡产业发展的规划与养殖、溯源、加工、品牌保护、服务与监督及法律责任等进行了系统的规定。

    至2023年底,全县建有158个七百弄鸡规模养殖场、1个七百弄鸡产业核心示范区、1个七百弄鸡文化展示厅和1座冷链物流中心,全县鸡饲养量306.95万羽,养殖受益群众3.7万多户14.8万多人。“我们的成品肉鸡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东、南宁等地,供不应求。”大化七百弄乡弄雄村党总支书记、康利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蓝志平介绍。

  河池市被誉为“世界铜鼓之乡”和“中国铜鼓之乡”,被列为国家级铜鼓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广西多措并举稳步推进实验区建设,《河池市民间传世铜鼓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获得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批准施行,把实验区建设纳入地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让有着2000多年历史、多民族共享并见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铜鼓文化焕发出新的光彩。

  ……

  截至今年5月,广西现行有效或者批准的涉民族工作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共127件,其中地方性法规自治区级51件,设区的市28件,自治县自治条例12件、单行条例36件,全区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国家法律法规为基础,地方性法规和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相配套,具有鲜明广西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民族工作法律法规体系,通过不断健全完善涉民族工作的地方法规,推动一系列法规落地见效,较好地解决了民族工作法律法规落实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为推动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在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指导下,广西各个自治县正在积极地运用宪法和法律赋予他们的地方立法权,开展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体现了我们国家、我们广西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方面所作出的制度化层面的努力,这为推动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提供了坚实基础。”广西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广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院长卞成林表示。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