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化专区 无障碍浏览 注册 登录 更换背景 更换背景 更换背景

《学习时报》头版刊发陈刚署名文章:以正确政绩观书写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

  • 发布时间:2025-10-20 11:49:00
  • 来源:学习时报
【 字号大小:  】

10月20日,《学习时报》头版刊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刚署名文章《以正确政绩观书写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全文如下——

《学习时报》2025年10月20日第1版。



以正确政绩观书写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 陈刚


正确的政绩观,是为政之德、从政之道、施政之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广大党员干部在正确轨道上履职干事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把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要求体现到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上,坚持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中,努力交出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  

增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事关“国之大者”、党之大计,必须提高政治站位,从党的初心使命、性质宗旨、中心任务的高度准确领会和把握,矢志不渝坚守这一从政之基、履职之要,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践行宗旨、为民造福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共产党人政绩观的价值原点,明确了“政绩为人民而树”的根本立场。当前,人民群众对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就业、更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充满期待。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以增进民生福祉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多深入到企业、厂矿、田间地头、基层一线察民情、听民意,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坚持高质量发展,是领导干部政绩观的应有之义和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考察广西时,要求我们“努力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过去一段时期,一些党员干部在政绩观上出现偏差,重速度、轻效益,重短期显性效果、轻长远可持续发展,甚至不惜以环境代价换取经济增长,与高质量发展要求背道而驰。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对企业监管不力,导致该县挺峰矿业有限公司违法生产和排污,造成较大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受到威胁。实践深刻警示我们,不能简单以GDP论英雄,必须牢固树立符合新发展理念的政绩考核导向,真正把正确政绩观贯穿高质量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构建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城乡融合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的发展导向,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真抓实干、转变作风的具体行动。业绩都是干出来的,实干才能出实绩。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政绩观错位,缺少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实干作风,热衷于“做秀”而不是“做事”,人民群众意见很大。广西正处在成型起势的关键阶段,发展任务艰巨繁重,无论是推动产业转型、促进科技创新、扩大开放合作,还是推进乡村振兴、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基层治理,都没有捷径可走,唯有干在实处、务求实效。必须把转变作风与创造实绩有机统一起来,把“实干”二字融入日常、化为习惯,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抓项目、强产业、惠民生,用实干实绩诠释忠诚担当、彰显初心使命。  

正确处理好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关系  

政绩观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空泛的,而是实在的,反映和体现于为民造福的实际行动当中。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以百姓之心为心,以人民之利为利,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融入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的宏大实践。

处理好一域和全局的关系。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广西地处中国与东盟交流合作的前沿,兼具陆海通道之便,地处中国14亿多人口和东盟7亿人口两个大市场的关键节点。广西未来发展所能达到的高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级干部的胸怀与格局。必须自觉跳出地域局限,将广西的发展置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来审视和谋划,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找准自身定位、找准发力点,立足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坚决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要强化系统思维和全局视野,善于算大账、总账、长远账,既站在全国看广西,也站在广西放眼全国,主动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等国家战略,在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生态安全、边疆安宁等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大事要事上体现新担当、展现新作为,以“广西所能”服务“国家所需”,既为一域增光,更为全局添彩。

处理好显绩和潜绩的关系。显绩,看得见、摸得着,能快速回应群众当下期待;潜绩,不显山、不露水,却为长远发展筑牢根基。实践中,有些干部重显绩轻潜绩,热衷于打造“领导眼前”的面子工程,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或一味追逐GDP的数字泡沫,搞出“今天栽树、明天砍树”的短期行为,把生态红线当纸糊,把民生保障当过场。柳州市前后两任原市委书记郑俊康、吴炜罔顾群众利益,大搞“政绩工程”,未批先建、强行上马轻轨项目,造成重大债务风险,让柳州背上了沉重包袱,教训极其深刻。树立正确政绩观,要害在于推动显绩更加扎实、潜绩更富远见。要干一年、想三年、看十年,充分考虑发展的延续性和长期影响,既关注经济总量和增速,也关注产业结构升级态势、科技创新驱动能力、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既关注城市建设的繁华,也关注乡村振兴成效、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既化燃眉之急、解当务之需,更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努力赢得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的好评价。  

处理好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关系。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兴。对上负责,是心中有党、肩上有责的忠诚担当,体现的是政治意识和组织观念,要求不折不扣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确保令行禁止;对下负责,彰显的是脚下沾泥土、心中装百姓的为民情怀,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践行正确政绩观,必须深刻把握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摸着良心干事,经常问问自己作决策是否符合老百姓的利益、行动是否背离党的宗旨、结果是否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过不过得了自己良心这一关。向上要看齐,坚决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不移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地落细落实,确保各项事业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向下要扎根,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使各项政策举措更接“地气”、更合“民意”,让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处理好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基本遵循。在广西干事创业,不能脱离边疆民族地区、沿边沿海、生态敏感的基本区情盲目蛮干,而是要结合实际把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有机统一起来。尽力而为,就是要努力拼搏、锐意进取,对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有利于广西长远发展的事情,要事不避难、担当作为,最大限度调动资源、挖掘潜能,力求最佳成效。量力而行,就是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对于那些符合国家战略导向、能够发挥广西比较优势、有利于培育新质生产力和增进民生福祉的领域,要放开手脚、大胆推进;对于那些违背规律、破坏生态、透支未来甚至危及安全稳定的行为,则要坚决抵制、着力避免。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在缺乏人才和产业基础的情况下,强行推动建设瑶汉养寿城文旅项目,结果因资金链断裂成为“半拉子”工程。定目标、干工作、抓发展,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之上,将有限的资源用在最紧要、最有效的地方,坚决不提不切实际的目标,不喊“高大上”的空口号,不搞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不做超越发展阶段和承受能力的事情。  

努力创造为党尽责、为民造福的过硬实绩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当前,广西迎来了历史最好发展时期,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牢固树立“让人民评价”的鲜明导向,笃行实干、久久为功,书写好新时代壮美广西的精彩华章,不负伟大时代、不负人民期盼。  

唱响加快高质量发展主旋律。以正确政绩观校准发展观,才能完成好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广西深刻把握自身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和独特作用,注重策略方法、强化资源整合、创新应用场景,构建“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的发展路径,加快建设中国—东盟国家人工智能应用合作中心,打造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合作高地,为高质量发展开辟新赛道、注入新动能。我们将进一步优化高质量发展政绩考核体系,健全涵盖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效益、资源消耗、债务风险等在内的综合评价机制,让质量和效益成为硬指标,坚决遏制“要速度不要质量”“顾当前不顾长远”“重经济不重环保”的粗放式发展,引导各地因地制宜、扬长补短,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以高质量发展丰硕成果展现正确政绩观的实践力量。  

进一步站稳人民立场。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广西连续多年把八成左右的财政支出投入民生保障,实施一系列惠民实事工程,为农民工牵线搭桥、帮大学生就业落脚、促进教育医疗提质扩容、优化“一老一小”服务供给,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位居全国前列。业绩源于人民需要,成果交由人民评判。我们将切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为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的成效作为检验政绩的核心标尺,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为民情怀,在持续保障改善民生、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中,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用人民群众的“脸色”来检验工作和政绩的成色。  

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GDP快速增长是政绩,生态保护和建设也是政绩。习近平总书记称赞“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我们牢记嘱托,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全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狠抓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八桂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前列。我们将统筹建好政治生态、自然生态“两个生态”,一手抓政治生态风清气正,一手护自然生态生机盎然,坚决不要带污染、带血泪的GDP,纵深推进涉重金属污染、畜禽养殖污染、水污染等问题排查整治,谋划建设南丹关键金属高质量发展综合试验区,引领全区有色金属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规模化、园区化发展,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筑牢我国南方生态安全屏障。  

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广西全力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以举全区之力支持柳州化债为突破口打响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攻坚战,建立全面推进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机制,强化边境地区综合治理,坚决守好祖国“南大门”。我们将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风险源头防控和系统治理,严肃查处盲目举债、数据造假、违规上马“两高一低”项目等问题,坚决守牢粮食安全、生态环保、安全稳定等底线,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广西,以边疆安宁、社会和谐、民族和睦的实际成效体现政治担当和政绩标准。  

持之以恒净化政治生态。权力滥用是政治生态的重要“污染源”,也是造成政绩观错位的重要因素。广西坚决廓清“广西政治生态不错,反腐败任务不重”等错误认识,以“刮骨疗毒”的决心把修复净化政治生态摆在突出位置,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深刻汲取蓝天立、周家斌、彭晓春等案教训,集中开展领导干部违规干预工程项目谋私贪腐等系列专项整治,部署开展涉重金属污染环境和非法采矿案件倒查十年专项行动,加大风腐“同查”力度,深入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持续释放越往后越严、一严到底的信号。我们将牢固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导向,扎实开展干部政绩观偏差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持续为基层减负、向形式主义亮剑,以严的基调持续正风肃纪反腐,引导广大干部锤炼党性、务实担当,从“要我干”向“我要干”转变、从“等等看”向“马上干”转变、从“找借口”向“找出路”转变、从“干一时”向“一直干”转变,使大家心更齐、“气”更清、劲更足,以良好政治生态保障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