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载: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24年度广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doc
2024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区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主线,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推动全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一、劳动就业
2024年末全区就业人员2483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1371万人,占全区就业人员比重为55.2%。全区就业人员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31.7%;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25.6%;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42.7%。
2024年广西农民工总量为1323万人,同比持平;其中,外出农民工916万人,比上年增长0.4%;本地农民工407万人,比上年下降1.0 %。
2024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40.55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1.91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4.43万人。全年全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5%,年末全区城镇调查失业率5.3%(2024年12月)。全年选派1649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三支一扶”服务。统筹抓好区内用工保障和区外务工服务,组织“点对点”专车专列3260车次,免费输送农民工返乡返岗11.6万人次。
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年末全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共214家,全年为劳动者提供登记求职、职业指导、创业服务203.43万人次,登记招聘409.36万人次,为用人单位提供用工指导16.94万家次。
2024年末,全区共有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949家,从业人员4.5万人。全年为265万人次劳动者提供就业、择业和流动服务;服务用人单位143万家次。
二、社会保险
全年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合计1728.53亿元,比上年增加61.37亿元,增长3.68%;基金支出合计1588.26亿元,比上年增加100.11亿元,增长6.72%。
(一)养老保险。
年末全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494.7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9.66万人。全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1678.72亿元,基金总支出1535.13亿元,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1342.40亿元。
年末全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101.3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1.82万人,其中,参保职工797.94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303.45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22.64万人和9.18万人。年末全区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896.4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6.90万人。2024年全区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水平为3169元。
全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501.23亿元,基金支出1388.87亿元。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978.60亿元。
年末全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393.32万人,其中领取待遇人数720.01万人。
全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77.49亿元,其中个人缴费59.50亿元。基金支出146.25亿元。年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363.80亿元。
年末全区有4349户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参加职工32.66万人。年末企业年金投资运营规模232.98亿元。
年末全区职业年金投资运营规模841.95亿元,2019年运营以来年均投资收益率4.54%。
(二)失业保险。
年末全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567.3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6.56万人。年末全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1.52万人,全年共为22.14万名失业人员发放了不同期限的失业保险金。
全年向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22.76亿元,同比增加6.23亿元。失业保险金月人均水平1885.88元。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代缴基本医疗保险费(含生育保险费)5.50亿元。
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为全区用人单位减征失业保险费34.80亿元。全年向10.06万户用人单位发放稳岗返还8.15亿元,惠及职工222.13万人;发放技能提升补贴1.63亿元,惠及职工8.81万人次。
全年失业保险基金收入36.91亿元,基金支出38.72亿元。年末失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92.68亿元。
(三)工伤保险。
年末全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671.0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4.09万人。全区新开工工程建设项目工伤保险参保率100%。全年认定(视同)工伤18473人,评定伤残等级9899人。全年有22467人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实施阶段性降低工伤保险费率政策,为全区用人单位减征工伤保险费10.92亿元。
全年工伤保险基金收入12.90亿元,基金支出14.42亿元。年末工伤保险基金累计结余46.62亿元(含储备金结存5.12亿元)。
三、人才人事
截至2024年末,全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累计1721人,自治区特聘专家188人。
年末全区有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6家,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5家,自治区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39家,自治区级专家服务基地20家,广西人才小高地84个。
年末全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6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90家。2024年新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6家,新增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5家。2024年全区招收博士后人员277人,其中博士后流动站自主招收200人,博士后工作站联合招收68人,独立招收9人。出站博士后人员114人。
继续推进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全年共举办重点研修项目25期,其中国家级高级研修班3期,培训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179人;自治区级高级研修班10期,培训574人;自治区级急需紧缺人才培训班6期,培训238人;自治区级岗位研修班6期,培训162人。2024年通过广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信息平台参加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考试人数为122.07万人,考试通过的人数为121.93万人。
全年全区共新增取得高级职称3.84万人,其中正高级0.4万人,副高级3.44万人;有56.27万人报名参加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取得资格证书有13.15万人。
加快各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推动全区人力资源服务业集聚发展,截至2024年末,已建成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1家:国家级柳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自治区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4家:广西北部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广西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广西(南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和广西(桂林)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年末全区共有招收学历生的技工院校35所,在校学生15.09 万人。全区技工院校共招生6.64万人,毕业生4.01万人,面向社会开展培训1.96万人次。年末全区共有就业训练中心7所。全年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0.72万人次,其中,培训企业职工2.86万人次,培训农村转移劳动者9.67万人次,培训脱贫人口、脱贫家庭子女5.22万人次,培训失业人员1.03万人次,培训毕业年度高校和中职学校毕业生1.53万人次,培训退役军人、残疾人、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和其他重点群体人员0.41万人次。
年末全区共有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134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365家,技能人才评价考评人员12387名。全年全区共有48.17万人次参加职业技能评价,38.63万人次取得各类技能人员证书,其中0.63万人次取得技师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全面推行,全年全区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4.47万人,其中区直事业单位0.43万人,设区市以下4.04万人。
持续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出台自治区本级公立医院绩效工资动态奖励额度核定办法和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人事管理和薪酬制度改革实施细则。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落实课后服务补助和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深化推进高校和职业院校实施人才薪酬制度改革,指导自治区本级各高校、职业院校和科研院所实施高层次人才薪酬激励政策。
四、劳动关系
年末全区报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查并在有效期内的集体合同累计8760份,覆盖职工119.06万人。经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批且在有效期内实行特殊工时制度的企业1452户,涉及职工28.94万人。组织开展2024年度国家和自治区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工作。
全年全区各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和仲裁机构共办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0.59万件,涉及劳动者11.05万人,涉案金额17.39亿元;全年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成功率80.27%,仲裁结案率99.13%。
全年全区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共主动检查用人单位4112户,涉及劳动者10.05万人;书面审查用人单位2.21万户,涉及劳动者112.42万人。查处各类劳动保障违法案件9424件,为2.50万名劳动者追发工资等待遇2.59亿元,其中为1.41万名农民工追发工资等待遇1.67亿元。向公安机关移送欠薪案件315件,公安机关立案欠薪案件78件。
五、人社帮扶
全区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有关乡村振兴决策部署,以人社帮扶专项行动为统领,充分发挥人社职能优势,聚焦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易地搬迁安置区,用足用好就业、技能、社保、人才人事、定点帮扶政策措施,不断巩固拓展人社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助力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持续增收,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贡献人社力量。2024年末全区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达到288.96万人,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人口就业28.21万人。全年选派972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支农和帮扶乡村振兴服务。
年末全区实有就业帮扶车间4311家,带动就业46.13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6.41万人;年末全区52个自治区农民工创业园入驻企业2308家(其中农民工创办企业1199家),直接吸纳就业13.62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1.18万人。
落实困难群体参保帮扶政策,全年全区为109.65万名符合条件的特困人员、重度残疾人、低保残疾人、低保对象等缴费困难群体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巩固拓展社会保险扶贫成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六、行风和基础建设
持续深化人社政务服务领域改革,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做好人社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和系统一体化双向对接有关工作。2024年,全区人社系统已实现123个事项“全区通办”、42个事项“跨省通办”、42个事项“承诺即办”,全区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承诺提速率已升至77.2%。在全区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实体服务大厅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数智人社”政务服务大厅设置“办不成事”“招不到人”“找不到工”“领不到薪”的“四不反映兜底办”窗口,实现群众“有呼必应、有诉必接、有接必办、有办必果”,为群众提供兜底办服务。全面开展人社政务服务“好差评”,组织开展“厅局长走流程”、系统行风暗访、全区人社窗口单位业务技能练兵比武等活动,全区全年人社政务服务“好评率”达99.99%。
广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治建设工作取得新进展。推动《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条例》列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自治区人民政府2024年度立法工作计划预备项目。统筹推进法治建设“一规划两方案”和“八五”普法规划方案。印发“三项制度”行政执法事项目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处罚听证程序适用情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行政复议工作规定等文件,全区人社系统行政复议直接被纠错率、一审行政诉讼败诉率大幅下降,全区人社法治建设水平全面提高。
协调推进广西人社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广西促进就业“十四五”规划实施和终期评估工作,启动广西人社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和广西促进就业“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
持续开展广西数字人社建设行动。2024年,广西人社部门积极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有关要求,全力推进数字人社建设行动,结合广西实际,以广西“数智人社”全人社业务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为着力点,加快人社数字化改革,积极探索智能化实施路径,以数字化和智能化推动人社领域经办、服务、监管、决策模式的改革。主动申报了一批数字人社重点应用场景,在一体化办理、精准化服务、智能化监管、科学化决策、生态化发展等重点应用场景上取得一定成果。广西人社各板块数据共享、业务联动办理,“全数据共享、全服务上网、全业务用卡”成效明显,有力支撑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
积极推广居民服务“一卡通”。推动社会保障卡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政务服务、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就医购药、金融服务等领域应用,持续拓展政务服务“一卡通办”、人社业务“一卡通用”、就医购药“一卡通结”、交通出行“一卡通乘”、旅游观光“一卡通游”、文化体验“一卡通验”、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发”、金融服务“一卡通享”等“8+N”应用场景,推进跨业务、跨地区、跨部门系统互联、数据共享和服务融合,构建共建共享的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服务管理格局,为全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高效服务。2024年,全区社会保障卡累计持卡人数5146.48万人,基本实现“一人一卡”,申领电子社会保障卡3917.97万人,电子社会保障卡人口覆盖率达到77.94%。
注:
1.本公报中有关数据为正式年报数据。
2.全区就业人员数据来源于自治区统计局,城镇调查失业率数据、全区农民工数量有关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广西调查总队。
3.本公报中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增量及增长率根据四舍五入前数据计算。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5年7月24日
(此件公开发布)
没有了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