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化专区 无障碍浏览 注册 登录 更换背景 更换背景 更换背景

答记者问|广西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新闻发布会

  • 发布时间:2024-07-30 19:00:00
  • 来源:广西发布微信公众号
【 字号大小:  】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于2024年7月30日(星期二)10:00,在广西新闻发布厅举行广西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新闻发布会,邀请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副厅长韦杰、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二级巡视员黄少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副主任韦翔主持。


广西日报记者:去年9月,自治区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请问人社部门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有哪些措施,对高质量充分就业有什么促进作用?


黄少坚: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具有重要作用。为落实好广西《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我们从强化培养基础、强化竞赛引领、强化对外合作、强化技能成才四个方面抓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首先,强化培养基础。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目前全区共有世界技能大赛项目集训基地20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38个、技能大师工作室40个。深化技工院校改革,全面推行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紧扣产业发展培养人才,全区44所技工院校年培养技能人才超过10万人。

    其次,强化竞赛引领。规范职业技能竞赛管理,促进科学规范绿色办赛,培养一批高技能人才,带动超过10万名技能劳动者岗位练兵。组队参加两届全国技能大赛,2人获银牌,参加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3人获银牌。今年6月,广西选手李平武代表中国参加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夺得汽车技术(新能源)项目金牌。

再次,强化对外合作。在首届“人博会”期间,举办中国—东盟高技能人才合作与发展论坛、中国—东盟高技能人才成果展等活动,促进技工院校与东盟国家交流合作。广西机电技师学院等3所技工学校入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南南合作”技能开发项目,广西二轻技师学院等5个单位入选首批“一带一路”技能筑梦培训基地,面向东盟的智库建设和技能交流不断深化,师资培训交流超过200人次。

    最后,强化技能成才。加大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奖励力度,将高技能人才纳入广西优秀专家、广西特聘专家评选范畴并给予相应名额。每年7月15日,举办世界青年技能日宣传活动,组织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巡回宣讲先进事迹,带动更多劳动者通过提升技能实现更高质量充分就业。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健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着力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素质,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促进劳动者高质量充分就业,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新华社记者:创业是就业之源。今年5月,广西推出创业担保贷款最新政策,请问目前取得哪些成效?接下来,人社部门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推动创业担保贷款工作提质增效?


韦杰:

    感谢记者朋友对创业担保贷款的关注。我区出台《优化创业担保贷款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实施办法(试行)》以来,我们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坚持提额度、降门槛、优服务、降风险一体抓,持续创新服务模式,优化办理流程,推动创业担保贷款“一次办”“提速办”“简便办”,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助力加码。今年1—6月,全区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63亿元,同比增加1.45亿元、增长45.6%,直接扶持创业2349人,带动就业9396人。其中6月份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6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持续发力:

    我们将持续强化“三方协同”,汇聚工作合力。强化与财政、人民银行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推动贴息政策不折不扣落实落地。强化与经办银行沟通磋商,支持经办银行采取信用方式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强化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与各市县的深度合作,优化担保服务。

    我们将持续补齐“三个短板”,攻克重点难点。持续开展“访企问需——拓宽创贷客户”活动,通过大数据筛查,形成小微企业具体名单并纳入银企对接范围,引导经办银行主动对接放贷,补齐小微企业申请“少”的短板。推动建立担保基金补充机制,加强贷后管理,落实“政银担”三方风险共管、责任共担的工作机制,做到“既能开仓放粮,又能颗粒归仓”,补齐担保基金“缺”的短板。采用“常态化”+“集中式”宣传方式,提升政策知晓度和影响力,补齐政策宣传渠道“窄”的短板。

    我们将持续提升“三项水平”,优化融资服务。精简申贷资料,压缩办理时限,提升业务经办水平。畅通受理渠道,推行人社部门、经办银行、担保机构三家申报资料“一张清单”,完善调查同步、结果互认机制,提升联动服务水平。引导创业者通过网上和广西人社政务服务大厅申请创业担保贷款,加强金融机构信息化手段的开发、推广、运用,提升信息化水平。

人民网记者: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2024年我区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请问人社部门采取哪些举措来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黄少坚: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今年以来,人社部门联合教育、财政、园区办等部门开展“筑梦广西·职引未来”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行动,着力强化政策、搭建平台、优化服务、指导就业、保障重点,助力高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在强化政策方面,我们完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支持体系,打好政策“组合拳”。落实吸纳高校毕业生社会保险、技能培训补贴等一揽子政策,对招用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并按规定参加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的企业,按每招用1人15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发布就业创业政策清单和政策地图,鼓励用人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

    在搭建平台方面,我们全面整合各类就业服务资源,推进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今年在30所高校建设“职达校园”就业服务站,力争2026年底前实现高校全覆盖,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一站式、专业化就业创业集成服务。

    在优化服务方面,我们持续开展“广西国企招聘专项行动”“广西优质民企招聘专项行动”等高校毕业生品牌招聘行动,推出招聘夜市、直播带岗、线上精准推岗等多元化招聘服务,今年组织高校毕业生线上线下招聘活动不少于600场,提供岗位不少于100万个。

    在指导就业方面,我们开展“职业指导基层行”活动,组织职业指导师走进校园开展就业指导讲座,为毕业生提供形势分析、生涯规划、能力测评等“面对面”指导。面向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举办青年求职能力实训营,帮助毕业生提升求职就业能力。

    在保障重点方面,我们实施就业服务攻坚行动,提供“1131”服务,即至少提供1次政策推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对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实施结对帮扶,确保每人至少得到1次精准就业帮扶。

广西广播电视台记者:全区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请问人社部门采取哪些措施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


韦杰:

    感谢记者朋友对脱贫人口稳岗就业的关注。就业是脱贫人口增收的重要渠道,稳定脱贫人口就业才能更好助力乡村振兴。今年以来,全区各级人社部门聚焦就业帮扶精准发力,千方百计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兜底线、优服务,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有力推动乡村振兴。截至6月底,全区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达282.09万人。我们主要从五个方面发力:

    激活市场主体“稳存量”。认真落实广西《关于进一步促进充分就业增强市场活力的若干措施》等政策,引导企业把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摆在突出位置,优先招聘录用,优先组织培训,优先留用脱贫人口。

    拓宽就业渠道“扩增量”。利用驻外省劳务工作站和珠江流域用工联盟广泛收集岗位信息,精准推送给脱贫人口。加强“点对点”送工服务,促进脱贫人口实现家门口就业。建设零工市场、零工超市、零工驿站,帮助有灵活就业意愿的脱贫人口更好更快就业。

    加强技能培训“提质量”。推行“培训+就业”模式,优先对脱贫劳动力开展“订单、定向、定岗”式培训。深入实施技工院校与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结对实施技能帮扶。深化“八桂系列”劳务品牌和地方特色劳务品牌建设,推动更多脱贫人口从事劳务品牌就业。

    突出帮扶重点“兜底线”。把44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东西部协作地区作为就业帮扶的重要战场,加大政策、资金倾斜支持力度,帮助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全面排查70多万易地搬迁群众就业状况,持续开展就业帮扶。对确实难以通过市场化渠道实现就业的脱贫人口,予以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保障有基本收入。

    推动体系重塑“优服务”。深入开展“就业暖心·桂在行动”系列活动,推出“招聘市集”“招聘夜市”等特色活动,打造“24小时不断档”就业服务。全面推行“大数据+铁脚板”服务模式,推动就业服务下沉基层,为脱贫人口提供精准、均衡、可及的就业服务。

    

广西工人报记者: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工作已纳入2024年自治区人民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项目,请问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如何统筹推进?该项工作目前进展如何?


韦杰:

    感谢记者朋友对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工作的关注。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健康服务问题,将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作为破解“一老一小”民生难题、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抓手,印发试点方案,筹措资金1500万元,在15家医疗机构先行先试,目前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通过五个方面抓好工作落实:

    我们着力完善工作机制。成立工作专班,由人社、卫健、财政、市场监管、中医药管理、司法、公安、教育、住建等9个部门共同作为成员单位,制定一系列制度规范和协议推荐文本,全区上下“一盘棋”统筹推进。

    我们着力创新服务模式。厘清患者、医疗机构、陪护服务机构三方权利义务,通过协议进行约定,患者自愿选择服务,服务模式公开透明,服务项目明码标价,服务质量严格监督,鼓励“一对多”“二对多”和班组制服务模式,不额外增加患者经济负担,不额外增加财政负担,不降低从业人员收入,已有1807名灵活就业人员纳入陪护服务机构规范管理,从业队伍正在逐步扩大,以更好满足群众需求。

    我们着力提高技能水平。对医疗机构在岗且掌握一定技能的医疗护理员,由各级人社部门突出实操性,分批组织开展病患陪护等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对考核合格的颁发相应证书。目前,已有1777人通过集中鉴定实现持证上岗,新入职人员正抓紧开展培训和鉴定,切实提高技能水平和服务质量。

    我们着力促进供需匹配。组织陪护服务机构、家政服务机构与从业人员来源地较为集中的县(市、区)“结对共建”,开展“订单式”培训、“定向式”培养和“规模化”用工,提高组织化、规范化水平,打造知名劳务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我们着力探索星级管理。建立与星级评定相关联的激励机制,按照1星至5星的标准,对医疗护理员工作推荐、服务报酬、绩效奖惩等进行分级管理,体现其劳动价值,起到较好的激励作用。

    这项工作刚起步,“小荷才露尖尖角”。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市县,全力抓好试点任务落实,力争形成成熟模式,稳步复制推广,并向养老护理、母婴护理等行业拓展,探索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健全人口服务保障体系,努力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办成群众的顺心事、放心事。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