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于2019年5月20日10时在广西新闻发布厅举行解读广西《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实施意见》新闻发布会,邀请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副厅长黄学军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副主任罗联生主持。
黄学军: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可以说,职业技能培训是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缓解技能人才短缺、提高就业质量的重大举措,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今年4月12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国发〔2018〕11号)精神,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思维,着重解决当前我区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中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以及组织实施中的薄弱环节。《实施意见》分为构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深化职业技能培训体制机制改革、提升职业技能培训基础能力和强化保障措施四个部分。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20个字:构建体系、理顺职能、完善机制、突出重点、提升能力。
一、构建体系
扩大职业技能培训覆盖面,构建资源充足、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载体多元、方式科学的培训组织实施体系。实现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覆盖从劳动预备开始,到劳动者实现就业创业并贯穿学习和职业生涯全过程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
二、理顺职能
改变过去职业技能培训“九龙治水”、各自为政的格局,建立政府统一领导,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各司其责、密切配合,有关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职业技能培训管理体制,健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统一管理、各行业部门和企业自主开展的职业技能评价管理体制。
三、完善机制
一是建立职业技能培训市场化发展机制。发挥市场配置培训资源决定作用,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和引导行业企业、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投入。二是建立培训质量评估监管机制。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公共服务项目目录清单管理制度,探索建立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对培训机构、培训过程、培训结果进行全方位监管。三是建立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机制。通过完善职业资格鉴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等多元化评价方式,促进评价结果有机衔接,指导推动企业、行业协会自主评价技能人才并落实待遇。四是完善技能提升激励机制。打破技能人才评价中年龄、学历、资历、身份和比例等限制,支持劳动者凭技能提升待遇,支持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贯通成长通道,鼓励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技能人才。比如:符合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相应的技能类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可免除理论考试。对学校与符合条件的企业共同培养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预备技师(技师),且用工双方签订6个月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3个月以上社会保险的,按规定给予学校相应补贴。
四、突出重点
重点实施四大培训:一是围绕毕业生、贫困劳动力、失业人员、退役军人、残疾人、服刑人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和社区矫正人员等重点群体,广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增强他们的就业再就业能力和部分群体回归社会能力,实现高质量就业。二是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全面加强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服务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围绕工业高质量发展、数字广西等重大战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教深度融合的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体系。三是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加大高技能人才培训力度。深入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紧密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发展对“高精尖缺”技能人才的需求,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培养力度。四是全面推进创业创新培训。以有创业意愿的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科技人员、留学回国人员、退役军人、农村转移就业和返乡下乡创业人员、失业人员、转岗职工等群体为重点,着重开展创业意识教育、创新素质培养、创业项目指导、就业指导、企业经营管理等培训,加大对劳动者创业创新的扶持力度,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同时,将工匠精神和职业素质培育贯穿培训始终。这是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基础和支撑。
五、提升能力
一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服务能力建设。重点是“互联网+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建设。二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教学资源建设。重点是突出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中的重要作用,推动产教精准对接、深度融合。三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基础平台建设。重点是加强实训培训基地建设,推进技术技能合作与交流。
《实施意见》是我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里程碑式的文件,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技能培训的纲领性文件。下一阶段,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实施意见》精神,不断完善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和体制机制,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实施体系,围绕重点群体,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促进就业创业,服务脱贫攻坚和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壮美广西,谱写新时代广西发展新篇章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下一步工作举措
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实施意见》精神,把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与促进就业创业和人才队伍建设同部署、同推进。不断完善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和体制机制,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实施体系,围绕重点群体,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促进就业创业,服务脱贫攻坚和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壮美广西,谱写新时代广西发展新篇章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记者问答
科技日报记者:《实施意见》提到要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请问这个制度最大的特色和亮点是什么?体现在哪些方面?
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副厅长 黄学军: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是我们这个文件的核心内容,文件是这样表述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完善从劳动预备开始,到劳动者实现就业创业并贯穿学习和职业生涯全过程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同时构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的组织实施体系。所以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最大的特色和亮点就是“终身”,“终身”主要体现在全覆盖和全过程两个方面。“全覆盖”,一是指培训对象全覆盖,也就是说全体劳动者,包括城市和乡镇,包括准备就业、已经就业和再就业的劳动者。二是指培训补贴的全覆盖,实现财政补贴对劳动预备制培训、就业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的全覆盖。三是培训机构的全覆盖,实现政府补贴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全部向具备资质的高等院校、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行业协会、大型企业内部培训机构开放。“全过程”,一是指贯穿劳动者学习和职业生涯全过程,通过倡导劳动者终身培训的理念,使我区“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二是指贯穿培训评价激励活动的全过程,通过建立健全培训质量评估监管机制,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机制和技能提升激励机制,使培训、就业、评价、使用紧密相连。
国际在线记者:《实施意见》提出将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请问广西目前人社部门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有哪些?取得了哪些成效?接下来有哪些重要的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行动?
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副厅长 黄学军:近年来,我们围绕打好脱贫攻坚战,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工业高质量发展和数字广西建设,坚持就业导向,精准发力,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主要的培训有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劳动预备制培训。2018年,广西职业技能培训人数增长101820人次,增长幅度达88.8%,增幅排全国第二。可以说近两年,我区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问题导向,破除培训瓶颈。比如出台《广西就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规范培训补贴和鉴定补贴的发放;出台职业培训券制度,解决岗位技能培训对象覆盖不全、培训范围狭窄、企业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出台专项职业能力开发文件,解决培训技能考核标准体系缩减问题;出台项目制培训政策,解决培训就业结合度低的问题。二是重点帮扶,提高脱贫成效。比如2016年以来,我区持续推进技工院校结对帮扶贫困家庭“两后生”中期职业技能培训专项计划,先后培训三批“两后生”共14598人,实现培训合格率、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已就业的“两后生”平均月工资3500元,带动家庭脱贫成效明显,实现了“教育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同时,也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三是就业导向,提升培训效果。2018年在全区大力开展就业项目制培训,以就业为导向,切实提高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比如,贵港市结合贫困地区特点和市场需求,开展了“宫灯制作”和“油纸伞制作”项目制培训,吸引当地大批贫困人员参加技能培训实现就业;北海市分六期开展270人的“珍珠养殖技术”项目制培训,考核合格的人员全部实现了就业。
今年初,我厅部署开展了以“助力脱贫攻坚,服务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创业”为主题的全区“千村万企”职业技能培训大行动,以此为主线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以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企业在岗职工、应届毕业生为重点群体,面向我区城乡全体劳动者开展大规模、多层次、全覆盖的职业技能培训,并集中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提升培训、企业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毕业生就业创业培训三大专项活动。计划投入3.3亿元,力争全年培训劳动者33万人次。“千村万企”职业技能培训大行动已经列入2019年自治区为民办实事项目。
广西广播电视台记者:高技能人才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请问此次《实施意见》中出台了哪些有效的措施来促进我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副厅长 黄学军:《实施意见》提出,要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围绕“高精尖缺”,加大高技能人才培训培养力度。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深入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紧密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发展需求,开展技师及高级技师培训、急需紧缺职业(工种)培训、关键岗位骨干培训和高技能人才研修。二是加大公共财政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比如加强各级公共实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组建由职业院校、大型企业、培训机构等组成的高技能人才培训联盟。三是探索建立重点关键岗位高技能人才培训进修制度。比如选派高技能人才到区内理工类高等院校、研发制造类科研机构开展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的培训和研修。四是以赛代训,培养选拔高技能人才。以世界技能大赛为引领,以国家级一类职业技能大赛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为重点,构建行业和职业院校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制度和选拔机制,定期开展广西高技能领军人才、广西工匠、广西技术能手评选活动。
目前广西已经建设自治区级公共实训基地2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48个,大师工作室70个。2018年全区新增技师和高级技师2337人,完成计划目标比例排在全国第九。
当代广西记者:刚才发布时讲到主要内容时有一项是“理顺职能”,我想请问在职业技能培训中此次文件出台后在部门职能上与之前相比有哪些变化?
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副厅长 黄学军:在《实施意见》出台前,我区职业技能培训管理体制和大部分省份相似,涉及多个部门,就是我们俗称的“九龙治水”。除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开展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外,还有其他部门开展的农村党员技能培训、青年职业技能培训、妇女技能培训、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以及“雨露计划”、“春潮行动”等等多种培训项目。职业技能培训政出多门、缺乏统筹,“管理不统一、政策不统一、标准不统一”,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难以形成合力,容易导致培训项目重复、培训对象重复、培训补贴重复,造成社会不公平和资源浪费。
此次《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要建立政府统一领导,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各司其责、密切配合,有关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职业技能培训管理机制。通过理顺职能,明晰职责,加强统筹,形成合力,破除制约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障碍。同时,《实施意见》还提出,要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公共服务项目目录清单管理制度,统一、定期向社会公开政府补贴培训目录、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目录、鉴定评价机构目录、职业资格目录,并实行动态调整。通过目录清单管理,科学规划部署,统筹管理全区和各地职业技能培训项目,有效提升职业技能培训的精准度和针对性。
工人日报记者: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是职业技能培训中一种很有效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我们注意到,此次《实施意见》中有提到我们广西要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能否请您介绍一下广西将如何贯彻落实相关精神?
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副厅长 黄学军:文件中提出,要广泛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对接院校服务产业的重要作用,构建全区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产教精准对接、深度融合。同时,还提出要进一步完善政校企合作产业联盟机制,并在自治区各重点产业园区逐步推广。目前,广西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比如,2016年,我区作为全国第二批试点,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院校参与的原则,选择10家左右大中型企业作为试点单位,全面推行 “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模式。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以来,得到企业的高度认可,截至2018年底,共批准中国十九冶集团(防城港)设备结构有限公司、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27家公司约2700人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据统计,我区试点的规模在全国排名前列。同时,2017年以来,我区在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2017年10月,指导贵港市成立全区首家新兴产业与技工教育联盟,27家区内实力雄厚的技工院校加入联盟形成技工教育资源集聚效应,有力地支持贵港市新兴产业的发展。2018年底,指导百色市围绕铝产业发展需要,组建铝产业人才联盟,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技能人才队伍输送,构建校企联盟的人才供求格局,推进百色市千亿元铝产业发展。区内24所院校、34家企业参与了铝产业人才联盟。可以说,贯彻落实《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的精神,我们一直在路上。下一步,我们将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搭建产教融合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推广政校企合作产业联盟机制,不断提升我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组织化程度,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效果,扩大技能人才培养的规模,为广西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没有了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