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第一书记卢勇廷(右)与农户交流田螺养殖经验
本报记者叶子榕摄马山县林圩镇新华村共有14个自然屯,距马山县城37公里,来马高速依村而过,交通便利。2018年以来,在第一书记卢勇廷的带领下,该村始终把特色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突破口,蹚出了一条“长短结合、梯次推进、稳定持久”的脱贫攻坚好路子。
眼下正是田螺热销时期,马山县新华村农丰种养合作社进入最忙碌的时期。在新华村产业路两旁,大片的池塘闪耀着“金”光,那是村里致富带头人陈礼团的希望。记者采访时,正碰上陈礼团与村民们在池塘里捞田螺,他们要将这些精心养殖的田螺打包好,送往马山县和南宁市区的市场。
陈礼团家中有4个孩子和生病的老母亲,因家庭贫困在2015年精准识别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在他为一家子的生计一筹莫展的时候,卢勇廷为他出了养田螺的金点子。2018年,陈礼团贷了款,和几个合伙人一起承包了村里的30亩荒地,开始养殖田螺,现在他们的田螺养殖基地每个月产量达1万多斤。
“刚开始养殖的时候,我们没有技术,就到佛山、梧州等地学习,不断摸索,终于把商品螺养出来了。按目前的市场价,我们的螺能卖到6元1公斤。”陈礼团说。
2018年以前,新华村没有规模产业,仅有部分家庭自发形成的小型家庭农场,村里成立有合作社,但带动效应不明显。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培育产业是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为此,第一书记与村“两委”成员集思广益,决定在该村的琴塘屯建立新华村产业扶贫示范园,大力发展沃柑种植、伊拉兔养殖、蛋鸡养殖三大产业。有了产业的支撑,新华村迸发出活力,尤其是该村的自动化蛋鸡养殖基地,每月产蛋量达到120吨,月产值达64万元,鸡蛋畅销多地,产品供不应求。
为了服务好三大产业的发展,发挥带贫、减贫作用,新华村引入“党员+合作社+产业”模式,把村“两委”党员干部选派到合作社,充分发挥党员的旗帜作用,通过定期到合作社走访、协调,做好服务工作。该村还整合有效资源、挖掘自身优势,着力在做细、做精、做出品牌上下功夫,推动产业稳步发展。如今,新华村已有7家合作社、2家公司,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
“随着示范园产业的不断发展,三大品牌效益日渐凸显。为进一步做大做强产业,抵御风险,三大产业互相依存,抱团打天下,形成了一个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卢勇廷说。
多样化的产业撑起了村民的致富梦,昔日的贫困村如今逐渐富饶美丽。2018年,新华村实现整村脱贫。今年,新华村要向贫困发起总攻,让尚未脱贫的19户62人全部脱贫。
新华村党总支部书记陈义端说:“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是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也是我们每个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做到党建促脱贫,产业促发展,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坚持问题导向,下足绣花功夫,以决战决胜的信心和定力,举全村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没有了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