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的一天下午4点多,《当代广西》编辑发来信息称,准备采用我撰写的散文《百勒关今昔》,需要几张百勒关的照片。我很高兴,但又犯了难:百勒关位于老家马山县林圩镇合理村,而我在县城上班,如果马上赶回去拍只怕赶不及,因县城到合理村路途有几十公里,路难走,回到家估计天已黑。因事急,我通过老乡找到合理村驻村第一书记陆江,请他帮忙。
陆江是个热心人,他在电话里了解事情原委后,立即骑上摩托车赶往百勒关,赶在天黑前拍好了照片,然后通过微信发送给我。此后,我就开始关注陆江的朋友圈,虽然一直没有见过面,但通过朋友圈,我对陆江这位第一书记了解得越来越多,感觉他来到合理村是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的,不是来“镀金”的。
陆江发在朋友圈里的文字透露出了他的才气——“脚踩三伏入户,头顶烈日进村,身负酷暑下田。左拍拍,右记记,上下问询。数一数张家养鸡有几只,算一算李户种稻有几亩,查一查惠民政策套上第几条。轻风拂来树不动,日落黄昏不忍归。不喝半杯水,却问‘亲戚’收入增几许”“夜阑静思心如水,满脑尽是防返贫”“勇扛合理生态旗,退桉上茶富乡亲”“且待花开遍‘三路’,油茶化身‘摇钱树’”“群鸭舞袖翻细浪,产业兴村卷清涛”……
陆江很用心,还给文字配上了照片或短视频。细品而知,他每天不是到农户家走访,就是上山调研产业兴村项目,带领群众种植油茶、养殖鸭牛等。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疫情期间他坚守在一处防疫卡点发出的照片和文字,令人动容。一顶简易帐篷,只有他一人通宵执勤,他写下了感悟“夜色落寞,荒野沉寂。万虫齐鸣,啾啾不停。鸟兽奇鬼,起伏声息。如诉如泣,莫名恐惧……”,还有“寒夜守卡风中立,万户千家梦正甜”“夜静更深旷野清,防疫卡点灯火明”等感叹语句。
我从他的朋友圈不仅对他有了一定的了解,还看到了当地的发展变化:他入户问冷暖、进山解纷争、下田谋增收,引入资金千万元让全村发生大变化;他强化党建领航,建起了基层党员教育和乡村振兴培训基地,合理村从多年培养不出1名党员到如今有12人向党组织靠拢,带出了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能人队伍;他做实兴村产业,带动合理村从没有1个产业看点到建起村级产业园,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首次突破20万元,一跃进入“发展较快村”行列;他带领帮扶干部做细防贫监测工作,倡导推动群体感恩教育,筑起了人人参与防止返贫致贫的群体防线,还从云南引种玫瑰苗木10万株,发动党员群众种植管护,扮靓了乡村……
“陋室静听萧萧雨,疑是乡亲疾苦声。”陆江特别关注村里五保户、低保户和防贫监测户的冷暖,在随身背包里,装着全村五保户、低保户和防贫监测户名单。每到一个自然屯,他都仔细询问,对这类人群的情况了如指掌。他特别关注因受疫情影响暂时不能外出务工或因劳动技能等级低致收入“不增反降”的人群,引导他们克服困难、自力更生。他还大力发展蛋鸭养殖、水产养殖、皮蛋生产等乡土“短平快”特色产业,拓展就地就近增收渠道,千方百计保障民众增收。
我后来从老乡、朋友的口中听到这样的评价;陆江脚踩泥泞,手捧真情,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真心实意为民办实事好事,得到了干部群众的高度赞扬,被称为“天天见书记”“迷彩服书记”“实干书记”“接地气书记”。
每个人的朋友圈都不同,很多人在朋友圈里发的文字和图片都是吃喝玩乐,但陆江的朋友圈发的不是进村入户就是上山钻林,不是半夜守卡就是白天下田种地。看着这样风格完全不同的朋友圈,我觉得很舒心,时常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