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化专区 无障碍浏览 注册 登录 更换背景 更换背景 更换背景

南宁市创新做好“三篇文章”靠前推动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留邕就业

  • 发布时间:2023-12-15 08:57:00
  • 来源:南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字号大小:  】

近年来,南宁市积极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着力做好“靠前”、“融合”、“兜底”三篇服务文章,扎实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2022年,驻邕高校应届毕业生18.71万人,当年留邕就业7.64万人,同比增长98.08%。2023年,驻邕高校应届毕业生近19.99万人,摸底有意向留邕约10万人,同比增长约30%。

一、创新建立“一项工作机制”,做足“靠前”文章

聚焦解决“地方与高校联动不够”、“毕业生信息掌握不准”、“服务资源整合不多”等各地普遍面临问题,创新建立常态化对接联络服务机制,大力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是签约联动。着力打破高校与地方一个负责“毕业前”、一个负责“毕业后”的服务隔阂,专门组建市级工作专班,出台专项服务方案,由分管副市长担任专班组长,推动组织、人社、教育等21个行业部门主动对接34所驻邕高校,通过对口签约、结对服务,形成常态化对接联络服务机制,实现就业服务“离校前先连线、离校后不断线”。二是上门服务。着力解决部门掌握高校毕业生信息不全面、不及时,以及精准就业服务难度大等问题,依托专班主动上门服务,及时掌握毕业人数、专业分布、留邕意向、就业进展,与高校共同研判,提供精准就业服务。今年已开展进校园服务143场次,提供就业岗位16.8万个。三是对口扶持。着力破解就业服务以人社部门为主,难以有效满足不同学校、不同专业毕业生求职诉求的难点,依托行业主管部门资源多、信息通、专业化等特点,强化对口联动服务。比如,南宁市商务部门对口服务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其通过整合全市商务服务企业需求,组织专业化招聘,促进毕业生就业。

二、创新出台“一组硬核政策”,做好“融合”文章

坚持把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人才工作大事,从3个维度推动促进就业与服务青年人才深度融合。一是融合“就业”与“产业引才”。聚焦服务南宁产业发展需求,紧盯重大项目、重点企业,挖掘一大批发展前景好、薪酬待遇高的就业岗位,集中向驻邕高校毕业生推送,引导高校毕业生来邕、留邕服务发展。目前全市专门储备各类岗位16.8万个,其中驻邕国有企业,工业、商贸、物流龙头企业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重点产业岗位达4万多个。二是融合“就业”与“基层聚才”。针对基层人才紧缺的现状,拓展基层机关企事业单位、“特岗计划”教师、“三支一扶”、乡村振兴村级协理员等岗位,2022年以来,每年面向应届高校毕业生提供岗位1万个以上。三是融合“就业”与“青年成才”。出台大力支持应届高校毕业生来邕留邕就业创业措施、促进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在南宁就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硬核政策,创新给予万元就业奖励、交通补贴、创业启动资金等支持,形成“来南宁可免费住、求职有一条龙服务、创业有第一桶金支持、生活有超万元补助、学费有政府买单”的政策体系,助力青年就业成才。今年以来,已发放就业奖励5589人、3270.9万元,发放交通补贴1524人、112.95万元,发放创业启动资金93万元、惠及21个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

三、创新建立“一套服务模式”,做实“保障”文章

依托南宁市“智慧人才”一体化平台,开发“来邕留邕高校毕业生求职登记”小程序,针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自主来邕求职高校毕业生,建立“送工+推岗+跟踪+兜底”服务模式,实行全程跟踪服务,保障毕业生就业。一是联动企业“送工上岗”。联动比亚迪、合众新能源等重大项目,挖掘优质就业岗位,集中向毕业生推送,并通过“点对点”包车送工等方式助力上岗。比如,今年比亚迪(南宁)项目计划招工2.3万人,其中技能人才、管理人员约占50%。目前,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驻邕高职院校普遍与其建立合作关系。二是创新实行“岗位秒推”。通过“来邕留邕高校毕业生求职登记”小程序,帮助毕业生“一键发布”简历,并实现高校毕业生一求职就秒推2个就业岗位、2场近期招聘会信息。小程序上线后,已推送就业岗位、招聘会信息60.34万条。三是实施“100%跟踪”服务。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建立实名台账,通过微信、电话等途径,100%对接和掌握就业诉求,跟踪提供“1131”跟踪服务(提供1次政策推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和招聘会推荐、1次职业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目前,对求职登记小程序上的2023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服务率已达98%以上。四是开发岗位“兜底就业”。实施南宁市“点对点”送工为民办实事工程,面向就业困难的毕业生开发专项岗位132个,由南宁市财政专项安排资金689万元保障就业;针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发一批就业见习岗位,帮助毕业生“先见习、再就业”,2023年内计划新增就业见习岗位2000个以上;对脱贫家庭高校毕业生、残疾高校毕业生等就业困难的人员,依据政策加大就业援助,通过公益性岗位等方式安置就业。

供稿:南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韦雨丹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