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才发展“十二五”规划》
的通知
桂发改规划[2011]621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才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审定通过。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由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才发展“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我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加快“富民强桂”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为了深入实施人才强桂战略,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加快推进“富民强桂”新跨越,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广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广西人才发展主要成就和面临的新形势
(一)“十一五”时期人才发展成绩显著
“十一五”时期,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紧紧抓住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等重大历史机遇,大力实施人才强桂战略,积极推动人才小高地建设,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人才政策,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和聚集了宏大的人才队伍。一是人才总量不断增加。截至2009年底,全区人才资源总量约为210万人,每万人口中拥有人才约410人。二是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区体制内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比例提高到36.5%,拥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比例提高到43.6%,分别比2005年底增加了14.7和6.2个百分点。各类人才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三是人才小高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区先后建立了32个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96个市级人才小高地,引进和柔性引进了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一批高层次人才。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开展的科研项目近2000项。四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有新成效。至2010年末,我区建成36个国家和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85个企业工程技术中心、44个博士后“两站”,组建23个自治区级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累计选拔“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377名;先后吸引了2500多名留学人员回桂创业。五是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初步建立。自治区、市、县、街道(乡镇)、社区五级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建设不断加强。全区共有300家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基本形成了城乡全覆盖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六是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大力推进竞争性选拔干部,健全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机制,积极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创业的扶持政策,“基层长才干、一线出干部”的用人导向和培养导向愈加鲜明,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全社会的人才意识显著增强,北部湾人才开发深入推进,具有广西特色的人才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健全,人才创新创业的环境不断改善。
(二)“十二五”人才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十二五”时期,我区将围绕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为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加快建设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特色农业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构筑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打造我国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区人才发展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突出表现在:一是人才差距较为明显。2009年,全区人才资源总量仅占全区总人口的4.12%,人才密度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0%左右。我区每万从业人口中拥有科技活动人员32人,仅相当于广东省的四分之一。二是经济建设所需的高尖人才缺乏。2009年,我区共有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约6万人,“两院”院士仅1名,长江学者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404人,仅占全国的0.89%;“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7名,仅占全国的0.5%,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水平的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自主创新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人才短缺。三是人才的行业、区域、城乡分布不平衡。表现为我区各产业从业人员当中,第一产业人员比例偏高,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例偏低,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非常缺乏;在人才的区域分布上,70%的高层次人才集中在南宁、柳州、桂林3个中心城市,且大部分集中在教育、卫生等事业单位,企业人才相对不足。四是人才发展投入不足。2010年我区人力资本投资占GDP的比例不足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相比,人才开发投入需进一步加强。五是人才政策创新相对滞后。人才引进、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保障制度还不完善,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消除,人才干事创业的环境还不够理想。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桂战略。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我区的人才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更好实施人才强桂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以提升人才核心竞争力为主线,以提高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以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高技能人才开发为重点,加强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统筹推进城乡、区域、产业、行业的人才资源开发,大力激发人才活力,不断增强人才凝聚力,努力提升人才汇集力和辐射力,把我区建设成为开放程度较高、市场化程度较高、国际化程度较高、整体效用较高的区域性国际人才新高地,成为人才向往、人才辈出之地,为我区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目标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
“十二五”期间,我区的人才发展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以提升人才核心竞争力为主线,努力打造我区人才竞争新优势。要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广西,加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适应发展现代产业体系需要,加强重点工业产业、现代服务业人才和特色农村业人才开发;按照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部署,继续调整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才布局;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深化区域人才交流与合作;适应社会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推进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人才开发。
——坚持以“四个优先”为导向,把推动人才优先发展作为赶超先进的基本路径和重大战略举措。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把人才资源开发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优先地位,尽快形成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相适应的人才结构,加大人才发展投入力度,通过人才制度创新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智慧。
——坚持以实施重大人才工程为抓手,推进人才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施重大人才工程,是加快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举措,是构建我区人才竞争比较优势的战略途径。“十二五”期间,要以实施重大人才工程为载体,更好体现人才工作服务“富民强桂”新跨越的战略定位,更好体现人才工作的整体效益,推动人才队伍建设整体上水平。
(三)主要目标
到2015年,我区人才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着力培养造就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富有创新活力的人才队伍,建立适应人才发展的新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逐步缩小与发达省市的人才差距,积极打造具有自身特点的人才竞争优势,努力建设西部地区重要的人才聚集区和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人才高地。
——人才总量稳步增长。全区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70万人,其中党政人才19.5万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7.5万人,专业技术人才103.8万人,高技能人才28万人,农村实用人才37万人,社会工作人才2.8万人。
——人才素质明显提升。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10.5%;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3%左右。
——人才分布更趋合理。人才逐步向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集聚,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集聚。第一、二、三产业之间人才比例更加协调,其中第二产业人才总量迅速增长。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更加合理;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和桂西资源富集区分别形成比较合理的人才布局。
——人才竞争比较优势明显增强。在重点产业、重点学科建成一批人才基地,形成一批创新能力较强的人才团队,培养造就一批高层次领军人才。
——人才效能逐步增强。全区人力资本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11%,人才贡献率达到18%,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发明专利稳步增长,获国家级科技奖励明显增加,形成具有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产业群。
——人才体制机制不断创新。人才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开发机制、评价考核机制、选拔使用机制、流动配置机制、激励保障机制建设取得新突破。
专栏1:“十二五”时期广西人才发展主要目标
指标名称 |
单位 |
2015年目标 |
人才资源总量 |
万人 |
270 |
其中:党政人才 |
万人 |
19.5 |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
万人 |
17.5 |
专业技术人才 |
万人 |
103.8 |
高技能人才 |
万人 |
28 |
农村实用人才 |
万人 |
37 |
社会工作人才 |
万人 |
2.8 |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 |
% |
10.5 |
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数量 |
人年 |
13 |
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 |
% |
23 |
人力资本投资占GDP的比例 |
% |
11 |
人才贡献率 |
% |
18 |
三、主要任务
(一)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加快培养和吸引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从自治区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重要科研创新平台和优秀企事业单位的发展需要出发,立足于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以项目为载体,以业绩为导向,大力培养和吸引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到2015年,争取累计选聘50名“八桂学者”,培养和吸引50名高层次领军人才,培育50个以八桂学者为核心、200—300名中青年科研技术骨干为中坚的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争取累计选聘100名左右各行业各领域自治区“特聘专家”,带动培养500名左右中青年科研技术人才;引进并有重点支持50名左右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桂创新创业;遴选30名左右优秀中青年高层次科研人才作为院士后备人选进行重点培养;累计选拔100名左右具有较大潜力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作为企业家培养工程人选,每年选派20名左右人选到国(境)外著名企业、高校和相关机构学习、研修和挂(任)职锻炼。
专栏2: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开发一览表
项目名称 |
2015年发展总量目标(人/个) |
八桂学者 |
50人 |
特聘专家 |
100人左右 |
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桂创新创业 |
50人左右 |
院士后备人选 |
30人左右 |
企业家培养工程人选 |
100人左右 |
自治区人才小高地 |
50个左右 |
(二)适应发展现代产业体系需要,加强重点工业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特色农业人才开发
专栏3:千亿元产业人才开发一览表
产业 |
2015年发展总量目标(万人) |
急需紧缺专门人才需求 |
|
食品 |
15.66 |
重点需求制糖、烟草、饮料、农林牧渔产品加工和包装、食品安全检测、生物、化工、食品机械、机电一体化等专业技术人才;运输仓储、保鲜制冷、质量检测、资料备案、化工机械等高技能人才;既有食品工业、生化、机电等专业背景、又具有企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
|
汽车 |
6.51 |
重点需求机械工程、工业设计、汽车关键部件及总成技术、新能源汽车、噪声控制、汽车试验检测等专业技术人才;冲压、焊装、涂装、总装、模具、设备检测与维护、数控机床操作等高技能人才;熟悉项目管理、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具备国际视野及跨国管理经验的高级管理人才。 |
|
石化 |
7.24 |
重点需求炼油石化、精细化工、橡胶加工、塑料纤维、化肥农药、化工机械、油气储运、管道工程等专业技术人才;设备安装、机械操作、维修检测等高技能人才;既掌握石化企业生产经营规律、又具备战略管理和资本运作能力的高端管理人才。 |
|
电力 |
5.99 |
重点需求与水电、火电、核电、风电、生物质能源发电相关的电力电气工程、电力系统维护、供继电技术、自动控制、仪器仪表、节能环保等专业技术人才;电力系统试验工、维护工、检修工、化验员等高技能人才;具有电力系统企业管理、项目管理经验,熟悉国家能源政策的中高级管理人才。 |
|
有色 金属 |
5.29 |
重点需求采矿选矿、有色金属冶炼、铸造、压延加工和再生加工、新材料、热能动力、矿产勘查、环境工程、矿山安全管理等专业技术人才;冶炼、焊接、钳工、电工、冷轧/箔轧、机修、机床操作等高技能人才;具备有色金属加工专业背景,熟悉现代企业管理、资本运作、国际贸易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
|
冶金 |
4.83 |
重点需求金属材料冶炼和加工、冶金装备、材料工程、矿产开采、自动控制、仪器仪表、节能环保等专业技术人才;冶炼、轧钢、电工、钳工、机修、检验、机械操作等高技能人才;具有大型工矿企业管理经验,熟悉冶金工艺流程,善于推动技术创新的管理人才。 |
|
机械 |
5.48 |
重点需求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工业设计等与工程机械、电力机械、石化通用机械、农业机械、矿山机械、民用机械、数控机床研发相关专业的技术人才;模具、铸造、装配、涂装、车工、焊工、机修等方面的高技能人才;具有机械制造专业背景,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和前景,具有国际国内市场开拓能力的中高级管理人才。 |
|
建材 |
3.7 |
重点需求与水泥、玻璃、石材、陶瓷、新型建筑材料产供销相关的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材料工程、无机化工、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等专业技术人才;机械操作、设备维护、运输仓储、检验检测、产品推广等方面的高技能人才;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熟悉建材行业国家标准和市场需求,具有现代企业管理经验和市场开拓能力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
|
造纸与木材加工 |
2.91 |
重点需求与造林、造纸、木材加工等相关的林学、林产化工、制浆造纸、自动控制、家具设计与制造、环保工程等专业技术人才;生态造林、竹木加工、机电操作、设备维护、检验检测等方面的高技能人才;既有造林造纸、化学工程等专业背景,又具备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
|
电子 信息 |
1.5 |
重点需求集成电路、网络技术、通信工程、电力自动化、软件开发、电子元器件、家电,以及汽车、节能、数字媒体等电子产品研发人才;点焊、装配、产品测试、设备维护高技能人才;具有一定专业知识背景,具备较强市场开拓能力的中高端营销人才;专业基础扎实,具有良好沟通能力,能够促进供需双方对接的高级客服人才;具有电子工程相关专业背景,熟悉电子产品生产流程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
|
医药 制造 |
1.8 |
重点需求与中药、化学药、海洋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开发相关的制药、生物化学、民族医药、检测化验、电子、机械等专业技术人才;熟悉制药设备操作和维护的高技能人才;具有制药行业背景和较强市场开拓能力的中高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
|
纺织服装与皮革 |
1.57 |
重点需求纺织、印染、服装设计、皮革工艺、茧丝绸一体化、剑麻深加工、化学工程、环境工程、电子商务等专业技术人才;服装制版、皮革检验、外贸跟单员、报关员、生产流程操作工等高技能人才;掌握现代纺织企业经营理念,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具备较强业务拓展能力的经营管理人才。 |
|
生物 产业 |
1.2 |
重点需求生物化学、生物能源、生物农业、生物医药、生物环保及相关化工机械、热能动力、电气工程等专业技术人才;安装调试、管理维护、工序操作、检验检测、产品推广等高技能人才;熟悉生物产业项目管理、生产流程、投融资业务的中高层经营管理人才。 |
|
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 |
1.5 |
重点需求船舶工程、船动力、船用机械、通信导航以及油气钻采平台、储运设施等海洋工程装备专业技术人才;熟悉船体、轮机、无线电等船舶设备安装、检修和维护的高技能人才;具有船舶相关专业背景,熟悉船舶行业标准和海洋工程装备企业运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
|
|
|
|
|
——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开发。围绕全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养节能环保、先进装备制造、生物、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新能源、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产业人才。重点加快培养和引进各类紧缺急需的中高级综合管理、专业技术和高技能人才。
专栏4: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开发重点一览表
产业 |
急需紧缺专门人才需求 |
新 材 料 |
重点需求与合金材料、电子材料、纳米材料、高分子材料、新能源材料、新型建材和环保材料研发运用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粉末冶金、新材料加工、金属表面加工、铸造、焊接、封装、数控机床操作等高技能人才;具有材料工程专业背景,熟悉金融、投融资业务的高层经营管理人才。 |
新 能 源 |
重点需求与核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产业化相关的热能、电力电气、生物化学、机械制造、环保等专业技术人才;现场勘测、设备安装、运行维护、检验检测等高技能人才;具备相关知识背景,熟悉国家产业政策和能源企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
节能与 环保 |
重点需求与环境监测、核与辐射监督管理、生态保护技术、污染防治、能源节约、清洁能源使用、资源再生利用相关的技术开发、设备研制专门人才;机械制造、设备调试、工序操作、回收拆解等高技能人才;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较强市场开拓能力的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 |
先进装备制造 |
重点需求与发展轨道交通装备、航空制造设备、智能制造设备等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高端工程机械、数控机床、内燃机、建筑机构等装备,以及轨道交通装备,建设智能控制系统等高技能人才;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较强市场开拓能力的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 |
生物 |
重点需求与发展生物制药、生物农业、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生物制造、海洋生物等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安装调试、管理维护、工序操作、检验检测、产品推广等高技能人才;熟悉生物产业项目管理、生产流程、投融资业务的中高层经营管理人才。 |
新能源 汽车 |
重点需求与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掌握先进内燃机、自动变速器、汽车电子、轻量化材料等关键技术的高技能人才;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较强市场开拓能力的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 |
生命健康 |
重点需求与开发养生、保健、养老系列产品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现代中药、植物提取、生物制药、化学制药、滋补食品、天然化妆品以及休闲养生、健康服务等的高技能人才;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较强市场开拓能力的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 |
新一代 信息技术 |
重点需求与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集成电路和信息服务等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装配、产品测试、设备维护高技能人才;具有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专业背景,熟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生产流程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
——现代服务业人才开发。围绕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培养和引进服务业人才。在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培育各类专业人才服务机构,重点培养和引进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会展服务、信息服务、工程设计、营销策划、咨询评估等专业人才;在生活性服务业领域,积极培养和引进商品零售、餐饮住宿、房地产服务、旅游休闲、农村商品流通网络、社区服务、教育培训、体育健身、养老保健、文化娱乐等专业人才。积极推进与东盟国家在服务业人才培训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加快现代服务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加快建设国家级服务外包基地,推动服务业产业体系健康发展。
——特色农业人才开发。适应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坚持以农业技术人才为重点,以提高科技素质、实用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大力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教网络、农技推广体系、各类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的作用,建立特色农业人才培养基地,深入实施“绿色证书”培训、星火科技培训、科普惠农兴村等专项计划,大规模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大幅度提高农村人才的“双带”能力。鼓励和支持农村实用人才牵头建立专业合作组织、专业技术协会,积极扶持创业,在技术培训、项目设立、信贷发放、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统筹城乡人才协调发展,深入实施“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村官”计划、农村特设岗位教师计划和西部志愿者计划,推进城镇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社会工作者服务新农村建设、科技人才和文化人才下乡支农。广泛开展各类农村实用人才评选表彰活动。到2015年,全区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37万人,每个行政村主要特色产业至少有1名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带头人。
(三)
——“两区一带”人才开发。围绕“两区一带”的总体布局,充分发挥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开发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快西江经济带和桂西资源富集区的人才开发。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等市要围绕重点发展的石化、林浆纸、能源、钢铁和铝加工、粮油食品加工、海洋产业、高新技术、物流、现代服务业等九大产业,依托自治区重点扶持的产业园区、重大项目和优势企事业单位,大力引进和培养急需紧缺专门人才。柳州、桂林等市着重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大力培养和引进先进装备制造、高新技术、旅游、特色农林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发展急需紧缺的专门人才。梧州、玉林、贵港、贺州、来宾等市要大力培养和吸引现代农业、矿产加工、交通、物流、能源等产业发展所需的经营管理、专业技术、高技能和农村实用人才。百色市重点培养铝工业、煤炭、电力、农产品加工、旅游等专门人才。河池市重点培养有色金属、水电、桑蚕、旅游等专门人才。崇左市重点培养现代农业、锰深加工、建材等专门人才。沿边地区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培养边境贸易、交通物流、出口加工等发展需要的外向型人才。
——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人才开发。制定和实施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人才发展专项规划,围绕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充分发挥本地人才的作用,鼓励和引导各类人才为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提供服务。组织实施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人才智力扶持行动计划,建立人才智力扶持的长效机制。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加强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提升能力素质。加大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人才开发投入,完善少数民族和边远贫困地区津贴制度,逐步改善当地人才的生活条件,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扶持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人才市场体系建设,增强人才服务功能,完善服务机制。设立“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人才贡献奖”,对长期在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工作并做出一定贡献的人才实行奖励,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人才整体素质、使用效益等方面有明显提高,人才结构合理,基本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四)适应社会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推进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人才开发
到2015年,在教育、医疗卫生、宣传思想文化、政法、社会工作、防灾减灾等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培养开发急需紧缺专门人才100万人,使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各类专业人才数量比较充足,整体素质和能力明显提升,人才结构趋于基本合理。
——教育领域人才开发。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大力加强高等院校在国际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加强中小学尤其是农村学校薄弱学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医疗卫生领域人才开发。以加强高层次和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整体推进农村卫生、社区卫生、公共卫生、卫生监督、医疗服务、民族医药和卫生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宣传思想领域人才开发。围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抓紧培养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对外宣传等领军人才,培养复合型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新媒体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加强基层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政法、社会工作、防灾减灾等领域人才开发。大力加强政法系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开展群众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做好人口计生工作的能力水平。积极发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专栏5: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人才开发一览表
重点领域 |
2015年发展总量目标 (万人) |
急需紧缺专门人才需求 |
教育 |
53.59 |
重点需求农村中小学“美、音、体、信息”等薄弱学科教师,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人才,中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高等院校在国内同行中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 |
医疗 卫生 |
25.15 |
重点需求高层次的临床医学、基础医学、民族医学医药、公共卫生管理人才,乡村、社区医疗和卫生服务人员,护理、药师等人才。 |
宣传思想文化 |
13.46 |
重点需求面向东盟的外向型社会科学专家,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学科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复合型专家型的新闻出版传播人才,以数字信息服务为核心的创意策划人才,高层次文艺创作表演人才,公共文化服务人才,文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才,熟悉市场开发、资本运作的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 |
政法 |
6.42 |
重点需求审判、执行、立案、审判监督等法院系统人才;公诉、控申、侦察监督、职务犯罪侦察等检察院系统人才;基层警务人员,侦察、交通、禁毒、网络安全、基层警务等公安系统人才;监狱管理、劳动教养管理、戒毒管理、司法鉴定管理、法制宣传等司法行政系统人才;律师、公证、处置突发事件谈判人才等政法社会人才。 |
社会工作 |
2.8 |
重点需求熟悉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区建设、减灾救灾、慈善事业、优抚安置、婚姻家庭、信访纠纷调解、社区矫正、就业心理疏导、权益保障、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等业务的社会工作专门人才。 |
防灾减灾 |
2.5 |
重点需求预报、预警,抢险救灾,防灾减灾工程设计管理、政策分析、损失与风险评估,灾害信息管理及技术培训的专门人才。 |
(五)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深化区域人才交流与合作
——扩大泛珠三角等区域人才交流与合作。全面落实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和《关于建立桂粤更紧密合作关系的框架协议》,建立人才资源开发领域的合作和对口帮扶机制,积极选送本地优秀人才到粤港澳地区学习培训,邀请泛珠三角地区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来桂进行学术交流与项目合作。充分利用与沪、渝、川、赣等兄弟省市签订合作框架协议的契机,在承接产业转移、加强经济合作与交流的同时,积极拓展省际人才资源开发与合作,努力形成人才对口交流、人才培养、项目合作的长效机制。
——深化以东盟为重点的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加强中国—东盟人才资源开发与合作基地建设。主动适应深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需要,以中国—东盟人才资源开发合作论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等为载体,构建区域性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平台,扩大与东盟各国政府部门、企业、学校、科研机构、学术团体等的交流与合作。鼓励与东盟各国开展互派访问学者活动,支持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参与国际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工程建设、重要学术研究与交流。加强与东盟各国的教育交流与合作,鼓励我区高校、院所和培训机构“走出去”,吸引东盟国家知名高校和教育培训机构落户我区,合作培养国际政治经济、涉外旅游、东盟法律、外经外贸、保税物流以及非通用语种等专门人才。
——加快建设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引智示范区。积极争取国家的产业引智政策扶持,在石化、林浆纸、能源、钢铁和铝加工、粮油食品加工、生物产业、海洋产业、高技术等重点发展产业的引智项目,打造一批产业引智基地。引进具有提升传统产业成效的先进技术,培养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研发队伍,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重点支持经济区发展优势农产品项目,构建一批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基地。重点支持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引智项目,建设一批服务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现代服务业示范单位。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对外开放,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建立人才培养开发基地,提高人才国际化水平,重点培养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紧缺人才,特别是培养一批熟悉东盟规则,具备跨文化沟通、国际交流与合作和创新能力的各类高层次人才,以及外语、东盟国家政策研究、涉外法律、国际金融、商贸、保税物流等国际区域合作的紧缺人才。
(六)加快改革攻坚步伐,积极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
——围绕用好用活人才、提高人才效能,健全人才工作体制。完善党管人才的领导体制,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创新党管人才方式,提高党管人才水平。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善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管理体制。加强人才工作的法制建设,完善地方性人才法规体系,推进人才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努力形成更加科学、更具活力的一整套机制。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与使用相结合,健全以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人才培养开发机制。坚持评价人才与发现人才相结合,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化和社会化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围绕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改革人才选拔使用方式,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拔任用机制。坚持发挥市场作用,加强人才市场建设,完善市场服务功能,畅通人才流动渠道,完善人才流动配置机制。坚持以贡献大小为依据,建立健全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人才价值、有利于激发人才活力和维护人才合法权益的激励保障机制。
——深入推进北部湾人事改革试验区建设。以北部湾经济区综合配套改革为契机,加快建设北部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创新经济区人才培养与引进、评价发现、选拔使用、激励保障机制,重点从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服务体系和综合环境等方面先行先试、创新突破。加强政府对经济区人才开发的宏观规划和指导,成立经济区人才工作协调小组,设立经济区人才开发专项资金,推行编制动态管理,逐步统一经济区津贴补贴标准,促进人才向经济区集聚。编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开发目录》和经济区人才发展年度报告,引导人才向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领域流动。健全保护和支持人才到经济区创新创业的服务保障机制,完善区域人才公共服务功能,逐步形成统一管理、统一政策、统一市场的人才开发体制。鼓励经济区内各市探索试行政府特聘专业人员、事业单位专才特聘等制度,加大人才培养和交流锻炼力度,培育区域产业人才小高地集群,推进区域人才交流与合作。推进广西北部湾人才市场建设,形成统一规范的区域性人才市场。探索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薪酬定价、信息交互机制,加快推进人才与资本、技术、产权等国际要素市场的融合和对接,使经济区成为开放度较高、竞争力较强、流量较大的区域性国际人才资源配置中心。
四、重点人才工程
(一)人才小高地建设提升工程
充分发挥人才小高地集聚、培养和承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特区”功能,打破所有制、部门、地域界限,进一步扩大引领范围。支持和鼓励在食品、汽车、石化、电力、有色金属、冶金、机械、建材、造纸与木材加工、电子信息、医药制造、纺织服装与皮革、生物产业、修造船及海洋工程等14个自治区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设立人才小高地。在自治区千亿元产业、新兴产业中打造一批产业人才小高地,形成产业小高地集群。强化人才小高地项目化管理,完善项目资金激励机制、新增效益分配机制、绩效评估与淘汰机制,全面提升人才小高地建设水平。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建立专项资金随人才小高地数量增长而增加的投入机制。鼓励人才小高地申报设立八桂学者、特聘专家等岗位,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实现更好的效益。2015年末,力争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总数达到50个左右,形成一批国内有影响的品牌人才团队。
(二)八桂学者工程
根据自治区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重要科研创新平台和优势企事业单位发展需要,设置八桂学者岗位,分期分批面向海内外公开选聘高层次领军人才。八桂学者及其所带科研创新团队、设岗单位实行合同管理、绩效考核、动态调整。通过大力度投入、大力度支持,使八桂学者及其团队保持和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持续提升本行业本领域在国内外的地位和影响力。到2015年,力争累计选聘50名左右八桂学者,建设50个左右以八桂学者为核心,200—300名中青年科研技术骨干为中坚力量的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努力建设一批富有广西特色的研发中心、技术创新基地、成果推广基地和优势学科,带动我区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为建设创新型广西提供强大动力。
(三)特聘专家工程
围绕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研究,在自治区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重要科研创新平台和优势企事业单位,设立特聘专家岗位,面向海内外公开选聘高层次拔尖人才。特聘专家实行按需设岗、合同管理、定期考核。对特聘专家及其团队给予重点扶持,支持其组织申报和主持实施自治区重点课题、科技攻关项目、工程技术项目,促进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高所带科研团队的科研技术水平。到2015年,累计选聘100名左右各行业各领域的自治区特聘专家,带动培养500名左右中青年科研技术人才。
(四)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
按照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紧贴产业发展规划、具备较大发展潜力、引领学术技术发展方向的总体要求,突出服务优势产业和重点学科,大力加强学术技术人才梯队建设。到2015年,培养选拔50名左右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学术技术带头人;500名左右具有区内先进水平、在各自领域具有一定学术造诣、成绩显著的优秀人才;2000名左右在各学科、专业、工程、项目中起到骨干作用,有较好发展前景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五)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工程
积极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进一步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到2015年,在全区各类科研创新平台、重点产业骨干企业、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等,有重点地引进不少于50名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桂创新创业。建立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积极申报建立国家级基地。加快留学人才创业园建设。积极抓好“海外留学人才八桂创业行”、“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周”、“外国专家广西行”等活动。
(六)北部湾经济区人才集聚工程
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引进北部湾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推进经济区内新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津贴补贴标准统一工作,建立高层次人才特殊津贴补贴制度。建立“双向选择、先挂后任、留返畅通”的人才挂(任)职交流模式。每年从上级机关选派100名左右优秀干部到经济区各市任职或挂职锻炼,每年争取为经济区新增50名左右到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等学习进修的名额,每年选拔50名左右发展潜力较大的中青年学术技术骨干、高技能人才到国内外有关机构学习培训。积极组织实施经济区内国有大中型企业、民营骨干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全员轮训计划。支持优势企事业单位的中青年学术技术骨干申报各级重大科研项目和课题。
(七)国际化外向型人才开发工程
适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需要,建立全区外向型人才库,每年选拔100—200名外向型人才入库,加强培训,动态管理,培养一批熟悉国际规则、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的高层次国际化外向型人才。拓宽国(境)外培训渠道,加强与港澳地区、东盟国家等的合作,分期分批选派涉外岗位公共管理人才、骨干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领军人才等外出培训,提高涉外工作能力和水平。鼓励相关单位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在实践中培养优秀外向型人才。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人才和智力。吸引和培养一批高层次翻译人才,继续办好面向东盟的非通用语种专门人才培养基地。办好中国—东盟人才资源开发合作论坛,加强后续行动计划的组织实施。
(八)党政人才素质提升工程
围绕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开展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加强理论教育、业务培训、党性教育,5年内对全区县处级以上党政干部轮训一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树立坚定信念、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注重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党政人才,加大领导干部跨地区跨部门交流力度,推进党政机关重要岗位干部定期交流、轮岗,提升各级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加强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培养选拔和教育培训工作。严格落实公务员法,推进公务员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适应不同岗位需求,创新培训办法,提高党政人才依法履职尽责能力。严格考核奖惩,充分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勇于创新、勤政廉洁、求真务实、奋发有为的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到2015年,全区机关公务员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人员比例达到65%以上。
(九)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开发工程
推进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加大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引进力度,到2015年,拿出约50个左右国有企业领导职位,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担任我区重点骨干企业高级经营管理职务。建立国有企业高管引进资助制度,新引进的国有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由引进单位与引进对象协商,实行与市场接轨的薪酬制度。支持鼓励企业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注重在市场竞争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强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国际化培训,提高战略管理和跨文化经营管理能力。实施中青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计划,每年举办15—20期专题培训班,选拔200—300名中青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行重点培训或赴国(境)外著名企业、高校、相关机构学习研修、实践锻炼,加快培养造就一批熟悉国际国内市场、具有管理创新精神和市场开拓能力的优秀企业家。
(十)
指导自治区重点产业骨干企业健全全员培训、名师带徒和技师研修等制度,通过在岗培养、选送培训、技术交流等方式,培养大批高技能人才。开展职业技能竞赛,鼓励企业在关键岗位、关键工序设立特聘职位,实行特岗特薪、优劳优酬。5年内,依托大型骨干企业、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等职业院校建设50个左右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公共实训基地,在各市分别建设1—2所在校生人数3000人以上、面向重点产业发展需要的自治区级重点技工学校,使全区在校技校生达到15万人以上。
(十一)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程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百万农村党员大培训”、村“两委”干部轮训工程,培养造就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村实用人才。整合县乡党校集中培训、涉农部门专题培训、农家课堂自主培训、协会和企业产业培训、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网络培训的力量,重点培养种养大户、农业机械手、农村经纪人、新经济和社会组织负责人等农村 “双带”骨干。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被征地农民、库区移民、华侨农场职工、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边境地区农村劳动力、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等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培训质量,以培训促就业,资助大石山区贫困家庭子女就读中高职院校,使之掌握一门以上职业技能,成为适应工业产业发展需要的后备力量。积极引导和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创业就业。
(十二)社会工作人才开发工程
加大对社会工作人员的培训、培养力度,完善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完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和资格认证制度,建立社会工作薪酬体系,实现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良性发展。5年间培养社会工作人才20000名,2015年全区专业社会工作人才达到28000名,以发展初中级的社会工作人才为重点,接受系统社会工作专业学历教育和取得社会工作者水平证书的专业人才占社会工作人才总量30%以上。
专栏6:广西“十二五”人才开发重点工程项目表
序号 |
项 目 名 称 |
主 要 内 容 |
牵 头 单 位 |
1 |
人才 小高 地建 设提 升工程 |
①支持和鼓励自治区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设立人才小高地。在自治区千亿元产业、新兴产业中打造一批产业人才小高地,形成产业小高地集群。②鼓励人才小高地申报设立八桂学者、特聘专家等岗位,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实现更好的效益。到2015年,力争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总数达到50个左右,形成一批国内有影响的品牌人才团队。 |
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 |
八桂学者工程 |
①在自治区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重要科研创新平台和优势企事业单位设置八桂学者岗位,分期分批面向海内外公开选聘高层次领军人才。②八桂学者及其所带科研创新团队、设岗单位实行合同管理、绩效考核、动态调整。③到2015年,力争累计选聘50名左右八桂学者,建设50个左右以八桂学者为核心,200—300名中青年科研技术骨干为中坚力量的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努力建设一批富有广西特色的研发中心、技术创新基地、成果推广基地和优势学科。 |
自治区教育厅、科技厅 |
3 |
特聘专家工程 |
①在自治区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重要科研创新平台和优势企事业单位设立特聘专家岗位,面向海内外公开选聘高层次拔尖人才。特聘专家实行按需设岗、合同管理、定期考核。②对特聘专家及其团队给予重点扶持,支持其组织申报和主持实施自治区重点课题、科技攻关项目、工程技术项目,促进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高所带科研团队的科研技术水平。③到2015年,累计选聘100名左右各行业各领域的自治区特聘专家,带动培养500名左右中青年科研技术人才。 |
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4 |
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 |
①到2015年,培养选拔50名左右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学术技术带头人;②培养选拔500名左右具有区内先进水平、在各自领域具有一定学术造诣、成绩显著的优秀人才;③培养选拔2000名左右在各学科、专业、工程、项目中起到骨干作用,有较好发展前景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5 |
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工程工 |
①到2015年,在全区各类科研创新平台、重点产业骨干企业、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等,有重点地引进不少于50名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桂创新创业。②建立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积极申报建立国家级基地。③加快留学人才创业园建设。积极抓好“海外留学人才八桂创业行”、“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周”、“外国专家广西行”等活动。 |
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统战部、自治区教育厅、科技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国资委 |
6 |
北部湾经济区人才集聚工程 |
①推进经济区内新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津贴补贴标准统一工作,建立高层次人才特殊津贴补贴制度。②每年从上级机关选派100名左右优秀干部到经济区各市任职或挂职锻炼,每年争取为经济区新增50名左右到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等学习进修的名额,每年选拔50名左右发展潜力较大的中青年学术技术骨干、高技能人才到国内外有关机构学习培训。③积极组织实施经济区内国有大中型企业、民营骨干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全员轮训计划。支持优势企事业单位的中青年学术技术骨干申报各级重大科研项目和课题。 |
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编办、北部湾办、财政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7 |
国际化外向型人才开发工程 |
建立全区外向型人才库,每年选拔100—200名外向型人才入库,拓宽国(境)外培训渠道,继续办好面向东盟的非通用语种专门人才培养基地,办好中国—东盟人才资源开发合作论坛。 |
自治区外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商务厅、博览局、贸促会 |
8 |
党政人才素质提升工程 |
①开展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加强理论教育、业务培训、党性教育,5年内对全区县处级以上党政干部轮训一遍。②注重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党政人才,加大领导干部跨地区跨部门交流力度,推进党政机关重要岗位干部定期交流、轮岗,提升各级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③加强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培养选拔和教育培训工作。④到2015年,全区机关公务员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人员比例达到65%以上。 |
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9 |
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开发工程 |
①加大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引进力度,到2015年,拿出约50个左右国有企业领导职位,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②建立国有企业高管引进资助制度,实行与市场接轨的薪酬制度。③实施中青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计划,每年举办15—20期专题培训班,选拔200—300名中青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行重点培训或赴国(境)外著名企业、高校、相关机构学习研修、实践锻炼,加快培养造就一批熟悉优秀企业家。 |
自治区国资委、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自治区党委统战部、自治区工商联 |
10 |
重点工业产业高技能人才开发工程 |
①指导自治区重点产业骨干企业健全全员培训、名师带徒和技师研修等制度,通过在岗培养、选送培训、技术交流等方式,培养大批高技能人才。②开展职业技能竞赛,鼓励企业在关键岗位、关键工序设立特聘职位,实行特岗特薪、优劳优酬。③5年内依托大型骨干企业、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等职业院校建设50个左右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公共实训基地。④5年内在各市分别建设1—2所在校生人数3000人以上、面向重点产业发展需要的自治区级重点技工学校,使全区在校技校生达到15万人以上。 |
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教育厅 |
11 |
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程 |
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被征地农民、库区移民、华侨农场职工、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边境地区农村劳动力、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等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培训质量,以培训促就业,资助大石山区贫困家庭子女就读中高职院校,使之掌握一门以上职业技能,成为适应工业产业发展需要的后备力量。 |
自治区农业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教育厅、扶贫办、党校 |
12 |
社会工作人才开发 工程 |
2011—2015年期间培养社会工作人才20000名。加上“十一五”期间培养的人数,累计培养专业社会工作人才2.8万名。接受系统社会工作专业学历教育和取得社会工作者水平证书的专业人才占社会工作人才总量30%以上。 |
自治区民政厅、司法厅 |
五、政策保障措施
(一)实施人才投入优先保证的财税金融政策。各级政府优先保障对人才发展的投入,确保国家教育、科技支出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卫生投入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支出增长幅度。自治区、市、县三级财政建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体系,重点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紧缺人才引进、杰出人才奖励以及重大人才发展项目的经费保障力度。继续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支持财政困难地方保证人才发展投入。积极争取国家对人才发展的资金和政策扶持,争取国际组织、金融机构和外国政府对人才发展的资金支持。适当调整财政税收政策,提高企业职工培训经费提取比例。完善财政投入支持、贷款贴息、质押融资、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社会、单位和个人以多种形式投入人才资源开发,构建起政府、用人单位、个人和社会共同参与、合理分担的人才发展投入机制。建立人才投入监督管理和效益评估制度。
(二)实施鼓励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政策。实施高端人才和国企高管引进资助制度,建立高层次人才自主创业扶持制度,完善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制度,完善经费投入、绩效评估、分配激励、服务保障和工作责任等机制,加快吸引和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提升人才小高地、博士后“两站”、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基地等人才创新创业载体集聚高层次人才的能力;加快现有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科技园、创业园区的转型升级,依托各类园区建设一批机制灵活、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创新创业孵化器;围绕实施产业振兴规划纲要的重点领域和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加快企业创新载体建设,建设一批国家级、自治区级技术创新中心、研发中心、产业示范基地和技术服务示范平台。整合科技计划项目资金、成果转化专项资金、中小企业扶持资金等,重点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市场发展前景、适应我区产业发展导向的项目。培育一定规模的创投公司和担保机构。
(三)实施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政策。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战略联盟。依托国家和自治区重大人才计划以及重大科研、工程、产业攻关等项目,在创新实践中培养人才。完善博士后制度,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加
(四)实施鼓励人才向基层和边远地区流动政策。制定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的倾斜政策,促进人才向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流动,稳定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人才队伍。落实国家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政策,逐步提高津贴、补贴标准,不断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制定和完善农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技术人员到农村服务的政策措施,引导人才向农村流动,全面提高农村人才队伍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采取开发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报考公职人员享受优惠政策、完善“五险一金”等措施,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中小企业就业,逐步提高设区市以上党政机关从基层招录公务员比例。完善基层人才服务项目。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鼓励有管理能力和技术专长的科技人才深入基层推广实用技术、带动产业发展。继续抓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特设岗位教师”、西部志愿者等基层人才服务项目的组织实施。坚持从自治区直属机关选派领导干部到艰苦边远地区任职、挂职,实施公职人员到基层服务和锻炼的派遣和轮换办法,实行人才对口支援。推行以先发展地区带动后发展地区、以城市带动农村的人才对口支持政策,努力缩小地区人才发展差距。
(五)实施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发展政策。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开发纳入各级政府人才发展规划。研究制定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意见。对全区各种所有制组织中的人才,坚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政府在人才培养、吸引、评价、使用等方面的各项政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平等享受。政府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资金、项目、信息等公共资源,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平等开放。政府开展人才宣传、表彰、奖励等方面活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平等参与。扩大对农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人才的社会保障覆盖面。健全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
(六)实施促进人才发展的公共服务政策。加强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完善政府人才公共服务体系,推进自治区、市、县人力资源市场三级联网运行,建设自治区、市、县、乡、村五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构建全区统一开放、运行规范、覆盖城乡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人才公共服务功能,健全人事代理、人事档案管理、人才派遣、人才评荐、社会保险代理、劳动用工备案、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就业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满足人才多样化需求。鼓励民营资本投资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现人才公共服务投入多元化。创新政府提供人才公共服务的方式,整合现有人才公共服务资源,强化政府人才发展公共服务职能,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创新政府与社会合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运作模式,建立功能齐全、运转高效、服务便捷的人才公共服务中心。加强人才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发展与全国联网、资源共享的人才服务网络。加强对人才公共服务产品的标准化管理,支持人才中介机构依法依规开发适应人才发展需要的各类公共服务产品。进一步完善人才服务机构准入制度、年审制度以及从业人员资格考试与认证制度,加强对人才公共服务机构和服务质量的监督管理。
六、组织实施
(一)加强对规划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
自治区党委人才工作协调小组负责规划实施的统筹协调和宏观指导。制定各项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方案和重大人才工程实施办法,明确工作分工、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和进度安排,加强对工程实施的统筹协调,努力把重大人才工程办成“龙头”工程和示范工程,带动各领域各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要建立规划目标任务实施情况的年度和中期评估督检制度,跟踪分析和研究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突出问题,适时调整目标任务,确保人才规划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制定和完善建立人才发展规划体系
各市、各部门、各行业要以《广西人才发展“十二五”规划》为指导,根据实际,编制本地区、行业系统以及重点领域的具体人才发展规划,并把本规划的实施与各地区、各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目标相结合,使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得到有效落实,形成全区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人才发展规划体系。
(三)加强人才工作基础性建设
深入开展人才理论研究,加强人才学科和研究机构建设。密切结合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对“十二五”人才发展重大课题的系统规划和研究。重视和加强人才信息资源利用,加快建立完善各类人才信息库,建立健全人才资源信息共享平台,提高人才工作管理信息化水平。建立完善人才资源统计制度和工作机制,制定人才发展统计指标体系,把人才资源开发活动全面纳入国民经济统计体系。建立健全对经济运行中人才资本运营与效用的监测评估机制,提高对人才供求的监测分析和预警能力,加强对人才资源与其它生产要素匹配情况的分析研究,逐步建立市场导向与政策导向相结合的人才供求动态匹配机制。加强人才工作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人才工作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四)营造规划实施的良好氛围
大力宣传实施规划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重大举措,总结宣传规划实施工作中的先进事迹、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在全社会形成关心人才发展规划实施、支持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